胡适(1891~1962)
学者,诗人。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初名,学名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1904年春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4年就学于哲学家J.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1月,他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被诩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一时享誉全国。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陆续发表一些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A.都德、G.de莫泊桑、挪威H.J.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他于20年代办《努力周报》,30年代办《独立评论》,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都属政治性刊物。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发表于2025-01-10
中国古代哲学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李零的推荐,总是很明确: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蔡元培讲过四大优点,我看最重要,还是下面三点: 第一,胡适开创的中国哲学史,是以诸子为范围,把古史和古书分开来,直接从老、孔讲起,蔡元培说,这是截断众流,开风气之先,厥功甚伟。这个格局是他开创的。冯氏是站...
评分 评分之前刚刚看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接着看胡适先生的这本,都讲中国哲学史,但因思路不同、角度不同,这两本几乎可以互为补充,让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哲学发展史。 胡适先生说,看哲学史不外乎三个目的:一是明变,探求发展变革的线索;二是求因,找出变革的原...
评分李零的推荐,总是很明确: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蔡元培讲过四大优点,我看最重要,还是下面三点: 第一,胡适开创的中国哲学史,是以诸子为范围,把古史和古书分开来,直接从老、孔讲起,蔡元培说,这是截断众流,开风气之先,厥功甚伟。这个格局是他开创的。冯氏是站...
评分《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胡适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1版2003年12月2次印刷。躺在书架上装逼多年了,一直未通读。是日取之读之,仍感困窘,原因在于,如果说胡适“书虽然读得不多(傅斯年语)”,那么自己就是文盲一个。于是先全力搜索相关评论资料。 《大纲》上卷自1919年2...
图书标签: 哲学史 历史 考研 实 哲学 中國哲學史
《世纪文库:中国古代哲学史》是第一部借鉴西洋哲学方法写作的中国哲学史。在书中,胡适首先界定了哲学和哲学史的确切含义,严格限定了哲学史史料的范围,提出了一整套哲学史史料学的基本规范,《世纪文库: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立。本次出版,据台北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改排,竖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其后的“正误表”补入正文之内。
方法非常好 对我来说其实史料还是太多了 要看好几遍才懂 语言简练 解释和立场浅显易懂 就说最不喜欢故作高深了嘛
评分方法非常好 对我来说其实史料还是太多了 要看好几遍才懂 语言简练 解释和立场浅显易懂 就说最不喜欢故作高深了嘛
评分方法非常好 对我来说其实史料还是太多了 要看好几遍才懂 语言简练 解释和立场浅显易懂 就说最不喜欢故作高深了嘛
评分买的时候没仔细看目录,后来才发现原来就是《中国哲学史大纲》。不过既然是划时代的作品,那多看一遍自然不无裨益。用胡适自己的话说,“这本书虽然有不少缺点,究竟还是有他自身的特别立场、特别方法”。巧的是离上次看《大纲》刚好整整两年,两年间看过了一些别的学者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看他们相互辨难,真是极有意思。有些问题可能永远不会有定论,却永远吸引人,这或许就是“人的学问”吧
评分买的时候没仔细看目录,后来才发现原来就是《中国哲学史大纲》。不过既然是划时代的作品,那多看一遍自然不无裨益。用胡适自己的话说,“这本书虽然有不少缺点,究竟还是有他自身的特别立场、特别方法”。巧的是离上次看《大纲》刚好整整两年,两年间看过了一些别的学者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看他们相互辨难,真是极有意思。有些问题可能永远不会有定论,却永远吸引人,这或许就是“人的学问”吧
中国古代哲学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