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罗伯特•芬雷,美国阿肯色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政治》《围困中的威尼斯:1494-1534年间意大利战争期的政治与外交》等。
译者简介:
郑明萱 是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广告学硕士,北伊利诺伊大学电脑硕士。旅美二十多年,原本公余从事译作,后专业为之。译业以杨绛为努力目标,活到老,译到老。译著多为重量级经典作品,以《从黎明到衰颓》夺得金鼎奖第一届最佳翻译人奖。郑明萱是华语地区少有的拥有译本粉丝的译者,可惜于2014年3月辞世,为译林憾事。
主编推荐:
一件瓷能承载多少意涵,一本书能呈现多大时代。
◎18世纪以来,陶瓷早已成为考古学家们必要信息的来源,可是针对物质文化、商品,以及消费的历史学研究,却直到过去数十年才开始。
◎瓷器一方面是实用器,也具有仪式性的功能,同时又带有文化意义,因此,瓷器史的研究自然可以与商业、艺术、社会价值等密切相关。
◎《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给读者提供另一种观看青花的方式,跳脱传统工艺技术史层面,转而剖析青花如何影响着全球经济交流的发展,并探讨青花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位置,如何透过贸易机制,进而带动各地区人们的交流互动,从中也可一窥当时青花繁荣的盛景。
内容介绍:
罗伯特•芬雷以瓷器,尤其是青花瓷为中心,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向切入,追溯瓷器的来历、变迁、用途、传播、影响与魅力。这样,书中就带入了中国文化史、中国艺术史、茶艺文化……也带进了西方工艺史、西方饮食文化史、西方生活史等,并由于中国瓷器也随着中国人与欧洲人的帆船去到可以入港停泊的地方,于是东南亚、非洲与中南美洲也都早早接受了中国瓷器,因此《青花瓷的故事》也带进了其他人类社会的相关历史。并且,罗伯特•芬雷精致地处理了陶瓷工艺史,使任何专业的人读来都毫无负担。
在《青花瓷的故事》中,郑明萱的译笔也是十分忠实和贴心,透过精巧的文字,消除了部分基于文化背景而可能产生的知识落差,却完全不害文意,不减少全书的内容,更可喜的是译文优雅易懂,读来生动流畅,令人难以忘怀。今天,青花依然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标志元素,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
无意间看见蔡康永推荐,就买了。 其实,我对瓷器一窍不通,并没有报希望能看的明白。然而,我却越看越上瘾了。这根本就不是一本介绍青花瓷的书,而是一部世界史。从瓷器的制作、取材、纹样、销售的过程中,去看那段历史的沧桑,滋味杂陈。感谢此书,让我了解曾经了中国,曾经的...
评分﹣這本書我是在台中的東海書苑上看到收入的;當晚同時收入了《維梅爾的帽子》。兩本書都是寫‘世界史’,都是外文翻譯成繁體中文的作品。如果說歴史只有‘當代史’的話,台灣近年‘世界史’的視角應該也說明了某種史觀的政治意涵吧。 ﹣打開這書是在12月中,但冒失的我竟然在...
评分﹣這本書我是在台中的東海書苑上看到收入的;當晚同時收入了《維梅爾的帽子》。兩本書都是寫‘世界史’,都是外文翻譯成繁體中文的作品。如果說歴史只有‘當代史’的話,台灣近年‘世界史’的視角應該也說明了某種史觀的政治意涵吧。 ﹣打開這書是在12月中,但冒失的我竟然在...
评分从前言就能看出这是一本专家写的书,可不像国内那些个摇头晃脑、在什么鉴宝会上2b兮兮的半吊子。书的开端写1598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双料国王飞利浦2世下葬,他生前给自己选的棺木不是大理石,不是水晶石,也不是黄金,而是当年葡萄牙最大的海外贸易战船的龙骨板。由此引出16世纪...
评分从前言就能看出这是一本专家写的书,可不像国内那些个摇头晃脑、在什么鉴宝会上2b兮兮的半吊子。书的开端写1598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双料国王飞利浦2世下葬,他生前给自己选的棺木不是大理石,不是水晶石,也不是黄金,而是当年葡萄牙最大的海外贸易战船的龙骨板。由此引出16世纪...
基本重复了Dillon的观点,除了资料的扩展,没有太多新意。
评分总体上看挺不错的通俗读物,只是作者的摊子铺的稍嫌大,虽然转引丰富,我也没有一一查对,但仍感觉有几处描述还是略有问题,另译文是直接引进的台版翻译,有些地名人名与大陆通译有区别,书后的译名对照表并不完整,很多译名没法追溯,除非找原书,黑人问号脸
评分有错误:金和北宋先灭了辽,金再灭的北宋!译文实在出色,只是可惜了,天妒英才!
评分翻译极佳,为此多加一颗星
评分初读的是此书繁体版,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中国瓷''切入世界经济史,非常惊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