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
他先后在美国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物学,并在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的指导下攻读哲学,1917年获哥大博士学位。1926年,他出版了《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随后,他花了四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广受好评的重要著作——11卷的《世界文明史》。终其一生,杜兰特都热情致力于将哲学和知识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
正如这本书中的前言所说的,这只是杜兰特在写作《世界文明史》的间隙里留下的随笔,书中所举的例子跨度非常大,也没有什么体系可言,能被攻讦的地方多只有多。 也正如杜兰特在序言里所说的:没人该期待一本小册子能解释历史的含义。 然而为什么这本小册子在三十年后依旧被人推...
评分其实,看到书名,我就产生了偏见。 这两天,我翻了一遍此书,虽说依然对其有偏见,但我对作者核心思想的认知已有所改变,觉得这本书不应该被理解为“物竞天择”的鼓吹书。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这本书的书名叫“历史的教训”,而杜兰特在P172说了“历史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以至...
评分4p 犹豫:历史编纂不能算科学,只能算搜集史实的行业、将混乱的材料有意义地排列起来的艺术,以及寻求预见性观点和启蒙作用哲学。 6p 犹豫:历史与科学政治相同的是,相对性至上—一切公式皆应受到质疑。历史嘲笑一切试图强迫将其纳入理论范式和逻辑规范的举动,反动一切概括化...
评分中国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从对过往历史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避免重蹈覆辙。所以,历代史家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在编纂历史的过程中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如《史记》中,司马迁经常在文末来一段“太史公曰”,...
这本书的前十章我大概能知道讲的是什么,后面几章就感觉迷迷糊糊了。太抽象的讲述历史、文明和世界,有点跟不上作者的步伐,不过我已经把他收录到重读数目,以后还要再次拜读。
评分导论史学哲学的一些思考,尤其是与其他学科的一些交叉性的统一社会学现象,用简短直白的语言总结一些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入门的重要读本
评分审视者本人构建来的三观掺杂着太多时代色彩 在历史视角下洗涤后 唯一不变的还是人生物性征的一面 唯一得以提升使得时代更加美好的 可以还是在于美德在于艺术
评分这书…领导人读读倒是蛮不错的
评分最喜欢第三章:生物与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