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伯特•C.艾伦
牛津大学经济史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致力于经济史、技术革新和公共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著有《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等。
序言作者 萧国亮
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副组长,清华大学华商研究所学术委员。自1980年以来,出版专著十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独特的“食货”之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世界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家庭金融知识大全》等。
发表于2024-12-26
全球经济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作为《经济学基础》的补充读物。最初也是想看一下,所谓“生产率的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开放市场比较优势促进贸易……”这类理论在现实中是怎样的,就此而言这本书也满足了我对它的期待。 就内容而言,大致分三块:工业革命(如何发生,发生了什么);标准模式(美国,欧陆的经...
评分春节待家里躲“肺炎”的第二本书,两天之内一口气看完第一本《经济史》,很有吸引力,回味无穷。不需要太多经济学基础,普通人也可以读。 感想如下 这本书深刻地解释了“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一、解释了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棉纺织业伦敦地区吸引农业人口依然保持...
评分看完《全球经济史》,最大的感慨就是经济理论像金融分析一样,只能做“事后诸葛亮”。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通过照搬另一个国家的模式成为强国。尤其是日本,硬是通过对西方技术采取“诹访法”,...
评分看完《全球经济史》,最大的感慨就是经济理论像金融分析一样,只能做“事后诸葛亮”。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通过照搬另一个国家的模式成为强国。尤其是日本,硬是通过对西方技术采取“诹访法”,...
评分0.序言 贫富差距起源于两百多年前的工业革命。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里,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差距甚小,当时也根本没有经济发展的概念,公元元年到公元1400年,全世界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仅有0.05%。 17世纪的荷兰曾是当时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其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0.5%。 17世纪下半叶...
图书标签: 经济史 经济学 牛津通识读本 经济 历史 科普 牛津通识 罗伯特•C.艾伦
国家为什么会有贫富之分?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艾伦探究了地理、全球化、技术进步、经济政策和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揭示出这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决定了世界的贫富格局。他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借助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大要素,阐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一直处于不均衡之中。
《全球经济史》由当代全球经济史学家,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艾伦所著。艾伦教授以丰富的史料和大量的图表分析了世界经济格局的现状和成因,还在书中特别深入地研究了新中国经济的历史转型。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并断言:“中国将再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完成航海探险之前,中国就是世界第一。世界将重新回到起点。”《全球经济史》由社会经济史学家,北大教授萧国亮作序推荐。
这本非常之简单,梳理得很清晰。
评分实话说,内容没什么价值。尤其是最后对于中国大陆“大推进”式工业化模式的解释不够有说服力。对于建国后中国历史事件的忽视而是一味地从数据上来解读的话,难免出现偏差。作者说:“现在我们无从得知,究竟是改革促成了1978年至1984年间脓液产量的迅速增长,还是说哪怕没有改革,产量也会提高。”这样的论述显然缺乏说服力。
评分作者提出了高工资经济模式,用以解释工业革命起源和各大洲经济差异。这种模式可以是贫困陷阱也可以是良性循环,看看比较优势理论在这种模式下怎么作用的,像印度,出口导向沦为农业国,牺牲长远发展换眼前利益,第三世界国家去工业化大抵相同。值得一提的是该理论对今天的中国也具有现实意义,比如人口红利消失促进工资提高,有助于技术迭代。老龄化是一个普遍性的经济问题,但也要考虑伦理,真正衡量人民幸福的不单单是冷冰冰的数字,生育与否不应该诱导,引导人民选择又不干预选择自由,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当予以警惕。
评分1)更多的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审视全球的近代化进程,而非一味的政治学视角。由此提出的工资性收入与劳动要素成本及教育水平两个关键点成为研究英国崛起的新切入角度;2)重新重视李斯特的民族主义理论来建构后发国家崛起的经济因素
评分- 全书基本是围绕着“标准”模式展开的。主要篇幅用在工业革命前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对比。从对比结果反推原因。 - 对于所谓的“标准模式”,其实在很多国家是没能成功的。 - 经济学并不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造成一个结果的不可知参数太多,所以绝大多数的经济决策是踩着前人的脚印,也有可能掉到坑里的。 - 对比了苏联的发展,才明白提出改革政策开放为什么这么牛逼。 - 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现在中国的“基建狂魔”的形象,或许正是计划经济的长尾效应。
全球经济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