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是一位美国作家、专栏作家、行动主义者、新闻学教授及柏克莱加州大学科学和环境新闻学奈特项目的主任、食物研究权威,《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出版人周刊》年度好书、食物类大奖“詹姆斯·比尔德奖”的作者。《时代杂志》于2010年将迈克尔·波伦名列全球百大影响人物。他每推出一本著作都是年度出版大事。迈克尔·波伦也是一名自然爱好者,他在农场、牧场、猎场的体验,亦化作优美而幽默的文字,为工业化食物链下的人类,指出一条朴素、美好且真实可行的出路。
波伦曾在《纽约时报杂志》发表文章,《哈珀尔杂志》(Harper's Magazine)前任主编,并著有五本书《保卫食物:食者的宣言》(2008)、《杂食动物的困惑:四餐的自然历史》(2006)、《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2001)、《我自己的天地》(1997)及《第二自然:园艺者的教育》。
发表于2025-02-25
植物的欲望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否则以王毅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文艺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美学学会副会长”这样高级的身份,翻译出下述如此磕碜的句子来,辽宁师大文学院未免也太寒碜了。 瓦维洛夫最终成为斯大林对遗传学大批判的牺牲品,于1943年在列宁格勒的一个监狱里...
评分这本书,可怎么说呢?好象既不是科普文字,也不是学术论文,也不是时评政论,只可以勉强归纳为“杂文”。因为它实在涉猎太宽,天马行空的,什么都说到一点点。没有一定的学问功底和生活阅历,还真写不出这么“杂”的味道来。作者是纽约时报杂志的撰稿人,也是哈波杂志的特...
评分作者波伦行家记者出身,文字优美、意境迷人,他打破几千年来酝酿出来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想,试着从自然的角度,回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于是,他就有了迷人的发现,原来那些百变的苹果之所以一变再变,不是人在主宰,而是植物利用了人类,达成它们把自己的基因繁殖最大化的理想。 ...
评分Michael Pollan写的文章我一向喜欢,每次他在ny times上的文章都让人读得口齿余香。现在他的书很流行,简直就是人手一本。这本就是同事借给我的。整本书一共四个部分,围绕着四种植物,讲述他们的历史,以及怎样通过人类实现自己(植物的)基因遍布全球的。可能写得比较早期吧...
评分图书标签: 植物 博物学 科普 自然 植物学 人文 生物 外国文学
这本书讲述人们熟悉的四种植物的故事——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铃薯,讲一讲使它们的命运与我们自己的命运相连的那些人类欲望。在一个更宽广的论题上,本书谈论的是人类与大自然世界之间的复杂的互惠关系。对此,作者用一种非传统的角度来讲述:从植物的眼中看世界。
该书每一章都采取了旅行的形势,这些旅行或者是从作者的花园里开始,或者是在那里中止,或者是在那里借宿;但是这段旅程却深入到田野里,在空间范围和历史长河这两方面都是如此:深入到了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在那里,有过一个短暂的、不正常的时期,郁金香变得比黄金还珍贵;深入到圣路易斯的一家公司驻地,在那里,基因工程师们正在重新发明马铃薯;作者还旅行到了爱达荷州的马铃薯农场。跟随者对植物的热情,作者走过了历史,走进了当代的神经系统科学。抱着弄清楚人类与这四个物种的所有复杂关系的希望,作者反过来用不同的透镜来审视它们:社会史的和自然史的、科学的、新闻的、传记的、神话的、哲学的和研究报告的。
的确是标题党了,写的其实是人类的欲望。马铃薯讲人意欲征服自然对秩序的追求,大麻和苹果则是人类对无序的、狄俄尼索斯式浪漫的渴望,而郁金香既有秩序对偶然性的胜利(成片的郁金香),也有秩序“令人愉快”的放弃(永远的奥古斯都)。能把植物学写得这么sexy也是厉害了。说白了我们一直都在征服与闯祸之间走钢丝。
评分我曾经想过天堂和永恒如果是磕药后的持久版,不失为一种可理解的状态。书里提到大脑确实有合成大麻物质的功能,思想也可以影响化学反应。另讲到野生品种、基因控制等也可以了解到人类所依赖的农作物其实非常脆弱。
评分的确是标题党了,写的其实是人类的欲望。马铃薯讲人意欲征服自然对秩序的追求,大麻和苹果则是人类对无序的、狄俄尼索斯式浪漫的渴望,而郁金香既有秩序对偶然性的胜利(成片的郁金香),也有秩序“令人愉快”的放弃(永远的奥古斯都)。能把植物学写得这么sexy也是厉害了。说白了我们一直都在征服与闯祸之间走钢丝。
评分非常喜欢
评分真的都是人的欲望~看不到植物的牛逼
植物的欲望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