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1909-2005),生于维也纳,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37年移居美国,以教书和咨询为业,在管理界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著书三十多种,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三十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纽约时报》称赞他为“当代最有启发性的思想家”,《经济学人》则盛赞道:“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发表于2024-11-24
经济人的末日:极权主义的起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读过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的读者无疑都会被其中从“反犹主义”、“帝国主义”和“极权主义”的丰富事实所震撼。阿伦特作为一个对20世纪上半叶深有体验的学者,在1949年写成该书时认为,极权主义把人区分为“理应消灭的人种或阶级”,以“集中营”或“劳改营”为场所...
评分 评分比阿伦特更深刻地揭示了纳粹极权主义。这压根不是德国特色,也不是反智反人类的刻意之作,这是整个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断裂阵痛,是面对旧秩序崩溃后绝望的欧洲人所做的主动探索新世界的尝试之一,是这个动荡期间的一次欧洲历史的海市蜃楼。老先生能这么洞悉人性、洞察世...
评分图书标签: 极权主义 政治 政治学 经济 彼得·德鲁克 经济学 彼得•德鲁克 历史
《经济人的末日》是彼得•德鲁克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作。
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几个星期,德鲁克开始动笔。1939年春,本书在美国出版,是第一本阐述极权主义起源的经典之作。
《经济人的末日》的出版,在美国和英国形成热烈回响,也被认为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异端之作。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为此写了一篇书评,称它是“唯一一本了解并解释两次大战间世界形势的书”。后来,丘吉尔下令,每位英国军官的背包里,都应该放一本《经济人的末日》。
正如德鲁克所言,“这是一本有关政治的书”。构成本书主线的是政治、经济与社会,它的主题是权力的崛起而非信仰的兴起。《经济人的末日》专注于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欧洲社会及政治结构的瓦解导致纳粹主义的兴起,并进而支配了整个欧洲。
在德鲁克眼中,《经济人的末日》是他所有作品中,与今天的年轻人关系最密切的一本书。它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父辈们所经历的那场灾难,或许也有助于今天的这代人,避免在他们的人生中重蹈那场浩劫。
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
评分彼得·德鲁克的成名作,却是一本关于政治的著作。放在1930年代的背景下,应当为德鲁克的洞察力击节赞赏。与阿伦特后来的同名著作不同,阿伦特偏重于从观念史的角度探讨极权主义的起源,本书是从法西斯主义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表现入手来进行阐释。这种阐释不如阿伦特来得深刻,但也许更务实,德鲁克的某些预见变成现实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苏德的结盟。就极权主义对权力的极度痴迷而言,它是绝对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一点德鲁克说得对,但若从这里出发,德鲁克批判法西斯主义在否定一切之后未能提出新的价值和秩序,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它的存在逻辑本身已经否定了价值,而且需要不断地制造新的敌人,反犹主义便顺理成章(跟某党制造阶级敌人类似?)·。其实我觉得德鲁克写得最好的还是第六章对极权社会经济的运作机制所作的分析,那是他的本行。
评分没有从惯常的民族性或洗脑术角度切入,而是看到民众因旧秩序毁灭、新秩序无法重建而陷入绝望的普遍事实,认定极权主义是一场弥漫整个欧洲的潜在危机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以无法重建社会新秩序而被迫转嫁风险来分析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反犹主义”、以获得信仰与安全感作为过度集权与个人崇拜的动因,以及指出民众“越害怕信仰崩溃就越需要奇迹”的思维逻辑,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足以引发种种联想。然而作者在不断列举和否定种种可能重建社会秩序、重塑社会信仰的力量之后,似乎并未指明方向,开出一张服务于未来的药方,掩卷之后总有隔靴搔痒的焦虑。
评分前三章、倒数第二章最好。其余冗余。超过阿伦特是不必说的;写哲学也很优秀。谈尼采真棒,但是尼采喜欢民族性,你喜欢一般性,你并没有谈得很哈。具体到民族气质或个人气质,为什么是逃避?所有人都一样,就解决问题了吗?经济人永远也变不成先锋艺术家,是在这儿吧——
评分可惜有些删节,另外分析还是局限于纳粹和法西斯,而极权主义真正得到大发展的是在共产社会
经济人的末日:极权主义的起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