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峻(1909-1992):中華書局編審,湖南長沙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曾任馮玉祥研究室成員、中山大學講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民主報》社社長,湖南省政協秘書處處長,湖南省統戰部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副教授,中華書局編審。中國語言學會理事。著有《文言虛詞》(中華書局1965年)、《文言語法》(中華書局1963年)、《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春秋左傳論》(中華書局1981年)、《春秋左傳詞典》(中華書局1985年)、《楊伯峻治學論稿》(嶽麓書社1992年)、《楊伯峻學術論文集》(嶽麓書社1984年)等。
发表于2025-02-02
论语译注(典藏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1、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到了太庙,什么事都要问。于是就有人说了:谁说叔梁纥这个儿子懂‘礼’呀,到了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子闻之曰:呵呵,这就是礼呀~ 2、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
评分孔子19岁结婚,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来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当时孔子父母俱亡,也没有成名。为何鲁昭公要派人送鲤鱼?莫非孔子的老婆是官二代?还是鲁昭公慧眼识英雄?
评分屈原不达标 石头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通“逊”),远之则怨。孔夫子说这么一句话,粉丝团少了一半。昏头了吧?于是大家纷纷猜测,往回找补。 三国人何晏比较敦厚,说夫子没讲所有的女子都难养,只有那些确实“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女子才难养,纯粹...
评分孔子已逝去两千多年,但他的思想一直存活于中国文化之中。也许孔子生前绝没有想到,世人对他的评价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会儿被后人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一会儿又被摔在地上、踩在脚下,成了如丧家之犬的“孔老二”。但在我眼里,孔子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个教书匠...
评分图书标签: 论语 国学 中国古典 哲学 文化 文学 杨伯峻 四书
《论语》记载了孔子和弟子们的问答,凡20篇,是儒家基本经典,影响极大。古往今来,注家众多,其中以今人杨伯峻先生的译注最为脍炙人口。
《论语译注(典藏版)》是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简体字本)的一个扩充版,增加了原来简体字本没有排而原来繁体字本有的《试论孔子》、导言、例言、《论语词典》等,使读者得见简体字本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全貌。同时在纸张材料和装帧方式上更考究,具有典藏价值。
第一次看完整版,之前其实有很多误解,主要都是断章取义或者古装剧给的误导。有很多地方,到今天依然适用,值得反复读。书本质量好评,翻译注释明了。后面还有字典,好评。
评分读的过程中发现孔老夫子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人,虽然有一些跟现代社会相抵触的略显“迂腐”的言论,有许多话语在如今的我看来并不苟同,但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在我的定义里,伟大的作品是能够流传百世(毋庸多言),在每一个时代都能给予人们以不同的感触,让人们能够从中汲取到新鲜的事物。论语做到了。而杨伯峻先生的译注在其中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其实有几条的翻译,我是持不同意见的,但是杨先生的译注十分完美的一点就是,他会把大多数有歧义的翻译列出来并标注出处,而不是只看一家之言,这一点对于我比较分析十分有帮助。总之,是一部受益终生常读常新的书啦
评分孔子的形象之于中华文明,不亚于耶稣之于西方文明。 不得不承认:无论喜恶与否,孔子的思想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
评分一直没完整读过,有点惭愧。粗略过了一遍,读得蛮开心的。喜怒哀乐都在里面,很多特别好玩的段落。恰恰论语证明,孔子不是圣人。读论语的意义更在于一窥中国文人的文化底蕴,不读论语很多古文是难以真正理解的。
评分在等欧冠的凌晨又翻了一遍,借自舍友家盛。看今天的日记。
论语译注(典藏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