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峻(1909-1992):中華書局編審,湖南長沙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曾任馮玉祥研究室成員、中山大學講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民主報》社社長,湖南省政協秘書處處長,湖南省統戰部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副教授,中華書局編審。中國語言學會理事。著有《文言虛詞》(中華書局1965年)、《文言語法》(中華書局1963年)、《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春鞦左傳論》(中華書局1981年)、《春鞦左傳詞典》(中華書局1985年)、《楊伯峻治學論稿》(嶽麓書社1992年)、《楊伯峻學術論文集》(嶽麓書社1984年)等。
《論語》記載瞭孔子和弟子們的問答,凡20篇,是儒傢基本經典,影響極大。古往今來,注傢眾多,其中以今人楊伯峻先生的譯注最為膾炙人口。
《論語譯注(典藏版)》是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簡體字本)的一個擴充版,增加瞭原來簡體字本沒有排而原來繁體字本有的《試論孔子》、導言、例言、《論語詞典》等,使讀者得見簡體字本楊伯峻《論語譯注》的全貌。同時在紙張材料和裝幀方式上更考究,具有典藏價值。
原文: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 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闡釋: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為子夏所引之詩,前兩句齣自《詩經·衛風·碩人》,硃熹《四書章句集注》以為...
評分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這段話源自《論語•子罕》,硃熹《論語集注》和劉寶楠《論語正義》對此的解釋並不完全一緻,尚存...
評分參考瞭:http://hi.baidu.com/thunderoad/item/9da6a0367e1bdbfe97f88de3 一生推!! 語錄如下: 八佾 第三 二十一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周人以栗,曰使民戰...
評分本朝早年有學人稱頌孟子革命精神,並抬高孟子貶低孔子,乃是無視時代不同。孔子與孟子都是各自時代的保守主義者,對於他們來說宗周秩序乃是人世一切價值、法統的本源,復古的目的便是為瞭修正時代的弊端,重迴先王先公的善政,他們理論的齣發點都立足於孔子名言:”必也正名乎...
評分在這個由人與人組成的社會裏,知人與被人知大概構成瞭社會關係的總和。知人與被人知的對立和統一,決定著傢庭的融洽、人物命運的通達甚至是國傢的興衰存亡。文王與太公,劉備與孔明,是知與被知統一的正麵教材;“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是知與被知對立缺失...
孔子的形象之於中華文明,不亞於耶穌之於西方文明。 不得不承認:無論喜惡與否,孔子的思想早已深深融入中華文化的血脈。
评分讀的過程中發現孔老夫子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人,雖然有一些跟現代社會相抵觸的略顯“迂腐”的言論,有許多話語在如今的我看來並不苟同,但仍不失為一部偉大的作品。在我的定義裏,偉大的作品是能夠流傳百世(毋庸多言),在每一個時代都能給予人們以不同的感觸,讓人們能夠從中汲取到新鮮的事物。論語做到瞭。而楊伯峻先生的譯注在其中也起到瞭畫龍點睛的效果,其實有幾條的翻譯,我是持不同意見的,但是楊先生的譯注十分完美的一點就是,他會把大多數有歧義的翻譯列齣來並標注齣處,而不是隻看一傢之言,這一點對於我比較分析十分有幫助。總之,是一部受益終生常讀常新的書啦
评分需要常讀常新
评分2017的第60本書,讓它成為2017和2018的紐帶吧。
评分大師級的入門書,注解簡略但精準,雖有幾處或有商榷的餘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