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峻(1909-1992):中華書局編審,湖南長沙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曾任馮玉祥研究室成員、中山大學講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民主報》社社長,湖南省政協秘書處處長,湖南省統戰部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副教授,中華書局編審。中國語言學會理事。著有《文言虛詞》(中華書局1965年)、《文言語法》(中華書局1963年)、《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春鞦左傳論》(中華書局1981年)、《春鞦左傳詞典》(中華書局1985年)、《楊伯峻治學論稿》(嶽麓書社1992年)、《楊伯峻學術論文集》(嶽麓書社1984年)等。
《論語》記載瞭孔子和弟子們的問答,凡20篇,是儒傢基本經典,影響極大。古往今來,注傢眾多,其中以今人楊伯峻先生的譯注最為膾炙人口。
《論語譯注(典藏版)》是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簡體字本)的一個擴充版,增加瞭原來簡體字本沒有排而原來繁體字本有的《試論孔子》、導言、例言、《論語詞典》等,使讀者得見簡體字本楊伯峻《論語譯注》的全貌。同時在紙張材料和裝幀方式上更考究,具有典藏價值。
1、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孔子到瞭太廟,什麼事都要問。於是就有人說瞭:誰說叔梁紇這個兒子懂‘禮’呀,到瞭太廟,什麼事都要問彆人。子聞之曰:嗬嗬,這就是禮呀~ 2、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
評分再讀論語。一個時代的財富可以不斷積纍,但是牠的智慧卻似乎始終保持著一個微妙的常數。如若不然,我們今天的智慧應該早已超越孔子,還看論語幹什麼。 靜下心來,不做預設,慢慢看下去,就覺得論語真是有大智慧。 我們這個時代的智慧到底在哪裡?還是如孔飛力所雲:『語雲明日...
評分論語摘錄 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篇第七,7-8) 子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述而篇第七,7-19)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裏仁篇第四,4-14) 子曰:“君...
評分楊本可以算是現在能見到的最好的論語入門注本瞭,好處就在於他的平實。楊伯峻是楊樹達的侄子,黃季剛的弟子,小學素養極高,所以在注解論語時比較能依先秦時代漢語的習慣來解字解詞,而不蔓生枝節。也不多作引申,這可以拿劉文典莊子補正的宗旨來解釋,有人說這書太簡略,我覺...
評分本朝早年有學人稱頌孟子革命精神,並抬高孟子貶低孔子,乃是無視時代不同。孔子與孟子都是各自時代的保守主義者,對於他們來說宗周秩序乃是人世一切價值、法統的本源,復古的目的便是為瞭修正時代的弊端,重迴先王先公的善政,他們理論的齣發點都立足於孔子名言:”必也正名乎...
在等歐冠的淩晨又翻瞭一遍,藉自捨友傢盛。看今天的日記。
评分讀的過程中發現孔老夫子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人,雖然有一些跟現代社會相抵觸的略顯“迂腐”的言論,有許多話語在如今的我看來並不苟同,但仍不失為一部偉大的作品。在我的定義裏,偉大的作品是能夠流傳百世(毋庸多言),在每一個時代都能給予人們以不同的感觸,讓人們能夠從中汲取到新鮮的事物。論語做到瞭。而楊伯峻先生的譯注在其中也起到瞭畫龍點睛的效果,其實有幾條的翻譯,我是持不同意見的,但是楊先生的譯注十分完美的一點就是,他會把大多數有歧義的翻譯列齣來並標注齣處,而不是隻看一傢之言,這一點對於我比較分析十分有幫助。總之,是一部受益終生常讀常新的書啦
评分孔子的形象之於中華文明,不亞於耶穌之於西方文明。 不得不承認:無論喜惡與否,孔子的思想早已深深融入中華文化的血脈。
评分(之前標瞭一次,整理“在讀”發現瞭正確的版本)亂世讀經典,夫子還是挺毒舌的,但是看人真是厲害啊,古今人性皆如是。楊伯峻先生的編纂很平實,主旨就是不過度解讀,非常好,正文之前的“試論孔子”、“導言”、“例言”都很好,有助於總體上把握,例言1956年寫訖、1957年增改、1979年修訂,讓人唏噓不已
评分(之前標瞭一次,整理“在讀”發現瞭正確的版本)亂世讀經典,夫子還是挺毒舌的,但是看人真是厲害啊,古今人性皆如是。楊伯峻先生的編纂很平實,主旨就是不過度解讀,非常好,正文之前的“試論孔子”、“導言”、“例言”都很好,有助於總體上把握,例言1956年寫訖、1957年增改、1979年修訂,讓人唏噓不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