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潑
阿潑,六年級生,本名黃奕瀠。
受過新聞與人類學訓練,擔任過記者、偏遠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志工和NGO工作者,現專事寫作。一日文字工,終生工文字。時常離開台灣,就是離不開地球。曾獲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星雲全球文學報導文學獎。著有《看不見的北京》、《憂鬱的邊界:一個菜鳥人類學家的行與思》,合著有《咆哮誌》等。
臉書:島嶼無風帶 https://www.facebook.com/anthropojournal
发表于2024-11-26
介入的旁觀者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麥田 社会观察 文學 散文 政治 台 人類學 ·M
我們都不是局外人,
所有全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無法只是袖手旁觀。
面對當前諸多世界問題,我們只願當一個旁觀者?
或者我們可以進一步介入?
介入關心,介入思索,介入行動,介入改變。
「親愛的1%,過去我們在沉睡,但現在我們醒了。99%們,咱們群起連署吧!」這不獨針對富有或權勢階級操控人類大部分權力與財富的不平呼喊,它同時也反映在國族政治、生命人權、自然環保、媒體精神等議題之上。
素人的力量是龐大而珍貴的!所有生命的不平與缺憾,只有靠我們自己不斷地反省與爭取,才有更精進平和的一天。
介入的旁觀者──阿潑,跨越國界的當代議題叩問與思索!
好評推薦
余佳璋|國際記者聯盟(IFJ)執委會委員
林元輝|政大新聞學系教授兼傳播學院院長
夏珍|風傳媒總主筆
張瑞昌|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梁玉芳|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委員
許知遠|作家
陸暉|鳯凰網原創內容總監
馮建三|政大新聞學系教授
葉蔭聰|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獨立媒體創辦人
鄧小樺|作家
顧玉玲|社運工作者
沒看完,看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沒有一篇是看得到讀者對象的,都是作者的喃喃自語。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作者的經歷根本就不平凡(突尼西亞、馬拉威,全臺灣幾個人去過?),可卻想用文筆把自己塑造成「普通人」,還是那種「唯一」能感覺到「社會傷痛」的。請問作者您是否知道,當您這樣書寫時,您也在「他者化」了那些書中被您批評冷漠、自私、邪惡、暴力的人?您也在把妨礙進步的人視為絆腳石?我相信人類學的訓練,不是要讓讀者如此感受的吧。比方像樂生療養院,拆除的那年,我剛好就在新莊生活,然而卻一點也不知道這是在鬧啥,甚至誤以為是「精神病院」。可鬧歸鬧,我的日子照樣慘澹,在新莊生活,只有3000元餐費,根本就沒閒功夫去理樂生在幹嘛。不理解的我,也是您文中的那些惡人嗎?我不禁納悶,這本散到不行的散文集,究竟是給誰看的?作者自己?
评分沒看完,看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沒有一篇是看得到讀者對象的,都是作者的喃喃自語。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作者的經歷根本就不平凡(突尼西亞、馬拉威,全臺灣幾個人去過?),可卻想用文筆把自己塑造成「普通人」,還是那種「唯一」能感覺到「社會傷痛」的。請問作者您是否知道,當您這樣書寫時,您也在「他者化」了那些書中被您批評冷漠、自私、邪惡、暴力的人?您也在把妨礙進步的人視為絆腳石?我相信人類學的訓練,不是要讓讀者如此感受的吧。比方像樂生療養院,拆除的那年,我剛好就在新莊生活,然而卻一點也不知道這是在鬧啥,甚至誤以為是「精神病院」。可鬧歸鬧,我的日子照樣慘澹,在新莊生活,只有3000元餐費,根本就沒閒功夫去理樂生在幹嘛。不理解的我,也是您文中的那些惡人嗎?我不禁納悶,這本散到不行的散文集,究竟是給誰看的?作者自己?
评分沒看完,看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沒有一篇是看得到讀者對象的,都是作者的喃喃自語。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作者的經歷根本就不平凡(突尼西亞、馬拉威,全臺灣幾個人去過?),可卻想用文筆把自己塑造成「普通人」,還是那種「唯一」能感覺到「社會傷痛」的。請問作者您是否知道,當您這樣書寫時,您也在「他者化」了那些書中被您批評冷漠、自私、邪惡、暴力的人?您也在把妨礙進步的人視為絆腳石?我相信人類學的訓練,不是要讓讀者如此感受的吧。比方像樂生療養院,拆除的那年,我剛好就在新莊生活,然而卻一點也不知道這是在鬧啥,甚至誤以為是「精神病院」。可鬧歸鬧,我的日子照樣慘澹,在新莊生活,只有3000元餐費,根本就沒閒功夫去理樂生在幹嘛。不理解的我,也是您文中的那些惡人嗎?我不禁納悶,這本散到不行的散文集,究竟是給誰看的?作者自己?
评分沒看完,看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沒有一篇是看得到讀者對象的,都是作者的喃喃自語。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作者的經歷根本就不平凡(突尼西亞、馬拉威,全臺灣幾個人去過?),可卻想用文筆把自己塑造成「普通人」,還是那種「唯一」能感覺到「社會傷痛」的。請問作者您是否知道,當您這樣書寫時,您也在「他者化」了那些書中被您批評冷漠、自私、邪惡、暴力的人?您也在把妨礙進步的人視為絆腳石?我相信人類學的訓練,不是要讓讀者如此感受的吧。比方像樂生療養院,拆除的那年,我剛好就在新莊生活,然而卻一點也不知道這是在鬧啥,甚至誤以為是「精神病院」。可鬧歸鬧,我的日子照樣慘澹,在新莊生活,只有3000元餐費,根本就沒閒功夫去理樂生在幹嘛。不理解的我,也是您文中的那些惡人嗎?我不禁納悶,這本散到不行的散文集,究竟是給誰看的?作者自己?
评分沒看完,看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沒有一篇是看得到讀者對象的,都是作者的喃喃自語。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作者的經歷根本就不平凡(突尼西亞、馬拉威,全臺灣幾個人去過?),可卻想用文筆把自己塑造成「普通人」,還是那種「唯一」能感覺到「社會傷痛」的。請問作者您是否知道,當您這樣書寫時,您也在「他者化」了那些書中被您批評冷漠、自私、邪惡、暴力的人?您也在把妨礙進步的人視為絆腳石?我相信人類學的訓練,不是要讓讀者如此感受的吧。比方像樂生療養院,拆除的那年,我剛好就在新莊生活,然而卻一點也不知道這是在鬧啥,甚至誤以為是「精神病院」。可鬧歸鬧,我的日子照樣慘澹,在新莊生活,只有3000元餐費,根本就沒閒功夫去理樂生在幹嘛。不理解的我,也是您文中的那些惡人嗎?我不禁納悶,這本散到不行的散文集,究竟是給誰看的?作者自己?
介入的旁觀者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