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中国语文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伦理性教育:20世纪前的古代“诗教”与“文教”
(一)“诗教”课程的性质、特征与教育功能
(二)“文教”课程的性质、特征与教育功能
二、知识性教育:20世纪的语文学科教育
(一)国语、国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思想性与工具性
三、对话性教育:21世纪的语文课程
(一)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
(二)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言语性、思维性、知识性
(三)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
甲编 以人为本——先秦儒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宗旨
一、孔子思想与瑰丽的诗教蓝图
(一)不朽的中华儒学文化的奠基人
(二)永远的属于全世界的教育家
(三)全面发展的课程设计者与教材编纂者
(四)美丽的中华诗教文化的开拓者
(五)高扬个体人格的中华美育创始人
二、孟子思想与诗教文化范式的创新
(一)孔子传人——儒家思想的创造性发展者
(二)教以人伦——教育思想与实践策略
(三)知言养气——诗教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者
(四)横议磅礴——《孟子》的论辩与语言艺术
三、荀子思想与诗教文化的振兴
(一)人定胜天、聘能而化的伟大思想家
(二)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者与发展者
(三)承前启后的诗教阐释者与践行者
乙编 自然人性——老庄之道与存在主义的审美理想
一、老子学说与中华审美文化溯源
(一)人的发展是对未知世界的独立探索过程
(二)人格建构的终极追求是奉献与包容
(三)学习的意义在于把握有无相生的规律
(四)教育目的是发现人的潜能和尊重人的觉悟
(五)诗教至境是人与自然相与为一的审美实践
二、庄子浪漫主义的自由人格审美梦幻
(一)个体人格苦难意识历程的审美升华
(二)美丽的浪漫主义文学语言创造之旅
(三)飞扬心灵的古代文化人格审美梦幻
丙编 自由人格——玄学禅宗与西方现象学的人性追求
一、魏晋玄学与诗教方法论重构
(一)魏晋玄学的人格发展本体论与方法论
(二)魏晋文论、家训对古代诗教方法论的影响
二、禅宗境界与诗教审美追求相与为一
(一)印度中观“非有非无”佛学审美境界
(二)禅宗《坛经》之审美实践对古代诗教的启迪
(三)禅宗境界与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发展
丁编 古文运动——唐宋诗文革新的文艺复兴意义
一、韩柳古文思想及其文教理论与实践
(一)古文家的思想源流与文教理论特点
(二)韩愈对文教理论的创造性建构
(三)韩柳的诗文创作实践及其文教价值
二、欧阳修等古文家的文教理论与实践
(一)欧阳修等古文家的诗文革新及其文教思想
(二)欧阳修等古文家的诗文创作及其文教价值
三、苏轼哲学及其诗文书画的教育旗帜意义
(一)道之大全:融儒道释为一体的“蜀学”旗手
(二)一不可执:屡遭贬谪却从心所欲的人格领袖
(三)快哉文章:求物于心的诗文革新运动完成者
(四)成竹于胸:墨笔入神的“文人书画家第一”
四、文教形成的条件及其课程特征与功能
(一)文化大统一为文教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文教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特点
(三)文教课程的教师角色与教育功能
戊编 体用之争——宋明理学及其文教理论与实践方式
一、朱熹理学与文教体用为二之理论体系
(一)理一分殊、月映万川:朱熹理学思想的基本范畴
(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朱熹文教理论的宏伟架构
(三)文从道出、理趣诗情:朱熹文学理论的审美灵气
(四)章句之术、罪人之理:朱熹治学之道的精神桎梏
二、王阳明心学与体用一如的文教实践
(一)心外无物:王阳明心学的本体论特点
(二)知行合一:王阳明的文教实践方法论
(三)心无间隔:人心万物一体的宇宙论审美境界
己编 中体西用——西学东渐与中国语文的现代化知识化
一、晚清通晓学务第一人张之洞
(一)处在中体西用潮流旋涡中的洋务教育家
(二)《癸卯学制》与“中国文学”独立设置课程
二、借鉴西学以促进中文教育变革的开拓者
(一)以哲学新学语促进文学研究变化的王国维
(二)以问题探究促进语言文学教育转型的胡适
(三)新中国教育界颇受敬仰的一代宗师叶圣陶
庚编 百年回眸——在对话中建设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中国语文教育百年变迁的得失及反思
(一)学习优秀传统,重新打开“道德实践”之门
(二)反思百年成就,重新打开“科学实践”之门
(三)促进个性发展,十字打开“美丽人生”之门
二、视界融合:语文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发展趋向
(一)课程内容体现人文熏陶与能力历练相融合的发展
(二)遏止“唯知识论”与“知识无用论”的教育倾向
(三)突破理论流派间的外壳,创造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科学建构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目标体系
(一)从语文课标发展历程中探寻内容目标的基本元素
(二)从国外课程理论与课标建设中勾勒内容目标的逻辑架构
(三)建构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高中语文内容目标系统
四、追求高质量高境界的汉语言文学教育
(一)积淀知识:学习者要为生涯发展获取必需的语文知识
(二)历练言语:学习者必须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历练能力
(三)涵养思维:学习者要接受专业化的语文思维训练
(四)实践审美:学习者应该通过文学鉴赏习得审美能力
(五)发展个性:学习者实现自我的路径是建设美丽人生
五、我国教学论百年发展的哲学转向与特点
(一)由伦理哲学向知识哲学骤变的教学论
(二)主体陛哲学对知识哲学教学论的挑战
(三)对话哲学教学论对主体性哲学教学论的修正
(四)主客一体教学论对对话哲学教学论的超越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