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梁启超
出品人:
页数:306
译者: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2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066936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记
  • 王安石
  • 梁启超
  • 历史
  • 宋史
  • 多看
  • 想读
  • 多看阅读
  • 王安石
  • 宋史
  • 历史人物
  • 传记
  • 政治家
  • 改革家
  • 文学家
  • 北宋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历史上,没有比王安石更孤独的了。

他一生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一直干到宰执。他“在朝不蓄势,在野不蓄钱”,品格高洁。他有勇气,有担当,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甚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他临危受命,以激进的国家主义为理想,对帝国进行了一次整体配套性的体制改革,却最终无法打破历史的死结。吴晓波甚至认为,中国走向闭关锁国,正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失败。

梁启超详细论述了王安石的时代及其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的活动、变法内容、成绩及失败等几个方面,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力图还原王安石的真实面孔。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少年得志,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出任共和党党魁,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是民智的启蒙者。在清末民初这个动荡不安、急剧变革的时代,能将舆论、政治、学问三者集于一身并能登峰造极者,唯梁一人而已。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叙 论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
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
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
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
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
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
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
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
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
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
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
第十八章 荆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荆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荆公之学术
第二十一章 荆公之文学(上)
第二十二章 荆公之文学(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罗振宇在《一次体制改革的反面标本》(第126期)中说这是将心比心,梁启超在写王安石,实际在写自己,说“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未必公允,但历史就是这样“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千秋功罪只能任人评说,就像梁启超在《李鸿章传》里开篇说的那样:“天下唯庸人无咎...  

评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小学的这首诗歌让我第一次认识了王安石,当时觉得这首五言小诗简约质朴,背起来也简单,诗文的内容歌颂了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表达诗人坚持自我不惧风霜的气节。 之后陆陆续续了解到一些王安石的事迹,才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  

评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小学的这首诗歌让我第一次认识了王安石,当时觉得这首五言小诗简约质朴,背起来也简单,诗文的内容歌颂了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表达诗人坚持自我不惧风霜的气节。 之后陆陆续续了解到一些王安石的事迹,才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  

评分

评分

我对王安石,之前也有好感。改革者,唐宋八大家,春风又绿江南岸,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读罢此书,更令我惊叹于他的千古一人。略述如下: 1,风云际会。也可以说是命运或者机遇,这种事情,个人难以把握。有句话叫做“是金子总会发光”,我是不相信的,王安石也驳斥了这种...  

用户评价

评分

饱受史家虐待介浦同志的辩护词。

评分

为王安石翻案。宋史不足信。党争误国。理财不是与民争利,是把蛋糕做大。

评分

很有质感的一本书

评分

经典!

评分

梁任公以王荆公为千古伟人,我觉得名副其实;观察王荆公的变法之意,其实都在抑豪富、恤贫苦,实现“民不加赋而天下足”的均衡财政,从而“富国强兵”。新法效果如何值得怀疑,比如青苗法,其实是一种官方低息农业贷款,青黄不接之时放贷给农民置农具,利息两分,收获后再还款,实行起来却有官吏强行摊派百姓借钱、提高利息的弊端;然而说新法“扰民”?推行整整17年,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试点、修正、推行的步骤无一不全,反对党大可在程序内完善其条例、补救其不足,然而却只会意气相争;宋神宗一死,司马光等就不管效果如何尽废新法了,全然不管新法红利已经慢慢释放,试问到底哪个更扰民?扰的是民还是“诸君子”的因循守旧?《宋史》对变法不断抹黑,好在王荆公的诗文传之千古,读者一对比才能发现史书的不对劲,否则真是含冤莫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