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891.12.17—1962.02.24),安徽绩溪人。学者,新文化运动领袖,对民国时期整个社会的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10年官费留学美国
1917年归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2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
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5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于台北
发表于2025-04-18
四十自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胡适生长在有神论的家庭环境中,换言之,有神论的观点是他人灌输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他通过自主求知在树上偶遇有神论的观点,是否会偏向于相信自己求知的结果?实际上,对他影响甚深的《资治通鉴》中范缜以为“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
评分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胡适日记的段子,所记皆是“打牌”。而这些被删减的日记,背后另有一段故事。 1910年,胡适留学美国,在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那些日记作于胡适在康奈尔大学第一学年的暑期,从中可以看到,他参加了暑期学校继续学习。这也使他能够在之后两年(共三年)就修完了...
评分 评分 评分近日生活困顿无常心力疲累,仅引用几句书中文字推荐此书(尤其是青年学生) “........文章要有神思, 到琢句雕词意已卑。 定不思秦七,不师黄九,但求似我,何效人为! 语必由衷,言须有物,此意寻常当告谁! 从今后,倘傍人门户,不是男儿 !”(胡适25岁所写) “胡先生这个...
图书标签: 胡适 自传 传记 民国 文学 中国 文化 文学史
关于信仰、关于母亲的部分都很好。对“桐城派”并未全然否定,跟现今理解的文学革命对待“桐城派”的态度其实不大一样。
评分之前在知乎上看过太多对胡适负面的评价,大体意思就是说这个人什么都涉猎一点,但什么都不精,所以他不能称之为文学家或者政治家任何一种…可是我只想说…也许有的人放在某个领域看,的确算不得什么专家学者,但放在整个社会看,他就是先锋,就是嗅到潮流气息的人,就是推动革新的人啊。相比“专业”,我更觉得他是天生的推动者。
评分自传的部分很喜欢看,后半部分是讲对白话文的推广了,兴趣不大,也不太读得懂。
评分本部前半部分为胡适“四十不惑”的人生自述,后半部更像是新文化运动之理论与简史。最爱胡适文字中赤诚又孤独的文气与理气,无论忆叙往昔还是评点今夕。对于新文化运动,提倡音标国文,主要在于古文“晦涩”,晦为吊书袋用典之隐晦,涩为简繁异中文字混杂作文之艰涩,总之是力求能将科学、文化快速下沉于民间而作出的努力。终究像林纾所言“非破万卷书,不能为古文”。最后,书中有一句,我觉得甚好,姑且断章取义:“有心人的嘲讽,不是笑骂,乃是痛哭;不是轻薄,乃是恨极无可知如何,不得已而为之。”
评分可作社会史、文学史史料。
四十自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