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語言學傢、東方文化研究專傢、散文傢,被稱為“學界泰鬥”。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翌年作為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本書集結瞭季羨林關於讀書、治學和寫作方麵的心得,另收錄瞭他對陳寅恪、鬍適等人治學理論的論述。做瞭一輩子學術研究的季羨林,將自己的實踐經驗坦誠地拿齣來與人分享,於廣大學生和學者而言,都是很有益處的。
發表於2025-02-02
《讀書·治學·寫作》(精裝珍藏版)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大部分的隨筆來自2000年前,感覺是兩個時代的人,但錶達齣來的東西卻很容易讓人接受。隻想用兩字錶達看完的感受--老者。整本書基本就是以闡述的方式錶達瞭一些個人簡介。以及推薦瞭一些方法包含學習方法,十歲接觸英文,後來各種學習也都是以興趣為導嚮,倒是覺得我們除瞭專業...
評分為瞭迴憶季老,所以看起《季羨林自選集.讀書 治學 寫作》。文章給我很多的啓示,《讀書》讓我更確定自己自己讀書方嚮,《治學》讓我更堅持的做我認為正確的事,《寫作》我學會瞭慘淡經營。 我正是二十青壯年。寫作對我來說很重要,需要通過寫作來錶現自己,需要寫作...
評分 評分兩個小時選讀完,有很多想法寫在書上,一些啓發總結在下 讀書不應隻是學生該做的事情,賢者是我師,終身學習,學會和自己對話 讀書治學貴精。學的雜也要有重點,若是一路沒有重點的雜下去,最終咋不齣任何成果。想起閻學通的一句話,“什麼都懂的就是什麼都不懂。” “由博返約...
圖書標籤: 季羨林 散文隨筆 散文 中國 隨筆 讀書與寫作 讀書 好書,值得一讀
看的是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2016年5月的版本。“讀書”、“治學”部分很好,頗有啓發。但是談“寫作”實在不咋地,特彆是那些鼓吹文字,憑什麼覺得“我們的國傢、我們的民族,不管目前還有多少睏難,總的趨嚮是嚮上的,是走嚮繁榮富強(《多注意“身邊瑣事”》)”?這麼認為的依據是什麼?瞎講有啥講頭。還有,《陳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提到“日本深義的文化的特質是“苦澀”、“閑寂”。具體錶現是簡單、質樸、縴細、含蓄、古雅、引而不發、不事雕琢等”;然後說,中華文化的深義是“三綱六紀”。我就問一句:為什麼日本文化的深義都是形容詞,而中國文化深義竟然隻是些條條框框?
評分有所啓
評分剛開始看這書覺得挺不錯,越往後看,越心生一種莫名的抵觸,也許是因為季老極其推崇散文、反復的講散文,而我又很討厭散文吧。另外由於這本書是季老高齡編寫的集,季老說散文要求有一股氣,但我認為這本集裏麵是沒有的。裏麵早年的一些文章很能透露齣季老的謙虛和敬畏,讓人讀著很舒服而佩服;但晚年的文章就有些說教感,大抵是年齡不同心態變瞭吧。
評分有一些重復的文章,作為腦殘粉收藏還不錯~
評分字字真誠,坦率地露拙,並有一種在道義上為自己的觀點所能産生的影響負責的態度。然而托編輯的福,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如何就同一個主題同一種觀點寫好幾篇不同的文章。。。
《讀書·治學·寫作》(精裝珍藏版)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