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稟華 美國史密斯學院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副教授,兼任文學翻譯學刊《蛻變》執行編輯、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2011至2013年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公共知識分子項目研究員。著有《時光的心靈:20世紀中國小說的道德力量》(2006)、《牛津通識讀本:中國文學》(2012),另閤著、翻譯有其他作品,並在中文研究期刊上發錶論文。精通中文、俄文、法文和英文。
本書講述瞭中國文學從古至今的曆程,尤其關注文學文化在迴應社會與政治關切時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中國傳統的文學概念不僅涵蓋瞭詩歌、詩學、戲劇、小說,也包括瞭曆史和哲學,作者遵循瞭這種理解,在書中討論瞭文學文化的哲學基礎以及文學直麵曆史創傷、陶冶情操、滋育感性的力量。桑稟華從古 代的曆史文獻一直追蹤到中國文學的現代化、全球化,突齣瞭倫理和審美之間的密切關係,也展現瞭中國思想的多樣性。
【學者推薦】
桑稟華完成瞭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在如此短的篇幅內,對中國文學從古至今三韆年中的主要趨勢、作者和作品進行清晰而迷人的鳥瞰,並且在具體例子和一般分析之間做到瞭恰到好處的平衡。
——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 伊維德(Wilt L. Idema)
以六萬多字的篇幅,呈現中國文學各體的麵貌,勾勒中國文學發展的綫索,突顯中國文學文化的特色,更非易事。隻有高瞻遠矚,執簡馭繁,纔能高屋建瓴,綱舉目張,做到既有論述高度,又有信息密度。我以為,本書就是采取這樣一種策略。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程章燦
抱著看看歪果仁眼中的中國文學是什麼樣的心態瀏覽瞭一下此書。雖然講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文學常識,但視角確實可愛。感覺自己看自己國傢的曆史已經有點“不識廬山真麵目”瞭。 抱著看看歪果仁眼中的中國文學是什麼樣的心態瀏覽瞭一下此書。雖然講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文學常識...
評分讀過瞭大部頭的袁行霈等人的《中國文學史》,百萬字的著作纔覺得初步梳理瞭中國文學的脈絡邏輯。因此原本對這本六萬字的介紹並不抱太大希望,隻是作“通識”想再重溫一些重要事件與人物。但是當真正閱讀之後,纔發覺大有洞天。這本六萬字的著作,我讀瞭十幾個小時,因為其言淺...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或者壞處)也許就在於他的印象式的轉述。就像我們對一個朋友介紹另一個朋友的時候(假定他們彼此並不熟悉),我們所能選擇的範圍是有限的,盡管我們的腦海中存在著一個大略立體的認知,但分點進行說明的敘述模式仍然會讓聽者感到茫然。作為一個初學者,我自己對...
評分讀過瞭大部頭的袁行霈等人的《中國文學史》,百萬字的著作纔覺得初步梳理瞭中國文學的脈絡邏輯。因此原本對這本六萬字的介紹並不抱太大希望,隻是作“通識”想再重溫一些重要事件與人物。但是當真正閱讀之後,纔發覺大有洞天。這本六萬字的著作,我讀瞭十幾個小時,因為其言淺...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或者壞處)也許就在於他的印象式的轉述。就像我們對一個朋友介紹另一個朋友的時候(假定他們彼此並不熟悉),我們所能選擇的範圍是有限的,盡管我們的腦海中存在著一個大略立體的認知,但分點進行說明的敘述模式仍然會讓聽者感到茫然。作為一個初學者,我自己對...
外國人寫中國文學,總難免隔瞭一層。作者還是很有見地,有一個鬆散的框架來談中國文學,比較全,就是確實篇幅所限,不能錶達更多,總體來講還是相當不錯。
评分3.5星,前兩章比較精彩,喜歡這本書的體例,但是對一些作品的解讀很錶麵,細究起來就很有問題瞭,偶爾時間綫比較亂,還有最後一章純粹是名詞解釋。
评分正拿這本練漢譯英:中譯文的結構很準確,但是不容易迴譯,因為太有文采。
评分西方書寫中國文學史的通病,要麼太簡要麼太艱。可能對入門級英語讀者來說眉清目秀,但對中文係的人來說不太推薦(好在後麵的英文版可以對照閱讀)。#壹柒讀#087
评分如果把《西遊記》當作一部象徵性的小說,那麼玄奘就是求道者,悟空是他的心智,白龍馬是他的意誌,八戒是他的生理欲望,沙僧是他與大地的聯係。取經之路代錶心智的修行,作品中的危難與妖怪代錶遮蔽頓悟之光的種種扭麯的幻象。小說對精神追求的描繪在多大程度上錶達瞭反諷,學者們各執一詞。它是嚴肅的史詩還是史詩的戲仿?它是鼓吹用佛法度人,還是主張儒釋道三教閤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