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作家,编剧,摄影师,文化项目策划者。
1984年,开始发表文字,以小说《棋王》著名。其他陆续有剧本、杂文、评论等;1985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驻校作家;1992年,获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同年5月,意大利威尼斯驻市作家;1995年,香港科技大学驻校艺术家;2000年,台北驻市作家;2014年6月,出版《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获选中国书业年度图书。
2005年,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评委;2006年,为《刘小东新作:多米诺》制做图片记录和纪录片;2008年5月,获邀为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大师课程教授者;2008年9月,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阿城先生全新作品。收录的文章为阿城先生亲自选定,其中许多篇目为阿城先生独家提供,从未见于国内报刊或网络。体例也为阿城先生亲自编订。
散文随笔集。分为文化、电影、绘画与摄影、音乐、人物等部分,谈及的话题十分广泛,显示了阿城先生浩瀚惊人的知识范畴。
看阿城,不期然就会一个人浑身抖动放声大笑,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哈哈哈哈,吓着了我的俩猫咪。 看阿城,也会看着看着,茫然四顾,想找个人畅谈,想买套他的书送人,想发朋友圈,有一种被气团冲击得摇摆不定的感觉,好一会儿才抽一根烟,平静下来,接着看下去。 看着看着,去...
评分文化不是知识,这是阿城的观点。在阿城心目中,知识是人生的味精,文化不是,文化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体系,是一套关系和规则。阿城更将“文化”分解为“文”和“化”两部分,“文是名词,“化”则作为动词用,是按“文”的方式来处理事务。要“文”不要“武”,“武”是暴力的,...
评分再读阿城:跨越十年的感动 顾文豪 我记得自己最初读到的阿城作品是他的两部随笔集,《闲话闲说》和《常识与通识》。如今想来,那时尚在念高中的我根本不可能读懂这两部作品的深意——不论是内容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但至少它们给我少年的阅读生活保留或者说打开了一个美好的缺...
评分从论述何为“文化”开始,逐步细化到讨论电影,绘画,音乐等等方方面面。篇幅都不长,属于随笔类型。书中有些内容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是有些代沟的,但透过事件看到的本质都是不变的。在书中你可以读到许多意想不到的观点(这也与作者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密不可分),看后的感觉...
评分初识阿城,是在窦文涛的圆桌派。 窦文涛极喜欢阿城,一期节目要点阿城先生的名五六次,动辄就是“阿城先生说”“阿城先生这样看”“那阿城就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不知道的要以为阿城先生是他的赞助商。 从那时开始我就试着找阿城的书看,最初看了棋王 树王 孩子王。赞美的话...
20171121-1128
评分冲着莱昂内访谈买的,新鲜犀利。阿城是怎么练出“你怎么说都好有道理”的笔力的?
评分真的很喜欢阿城。对我来说,阿城说的很多概念观点其实都不是我最看重的,有些文章话语在我看来却像他在自言自语,絮絮叨叨.然而我却觉得特别可爱真挚。着迷。特别喜欢此书后面“人物”篇章,写阿城对几位逝世伟人的缅怀.唏嘘却让我羡慕.不知是羡慕阿城还是羡慕那个时代。有一个词是我看阿城的文字总有的感觉:心下澄明。
评分偶像,太有意思了
评分访谈的阐释空间是很大的,所以哪怕是很简单的一个想法,阿城能讲得很透彻,很吸引人,但落于文字则弄巧成拙。谈电影尚且可以。绘画与音乐则捉襟见肘,所引思想家之言多是补其底气之不足。讲文化讲思想更是迂腐,流于表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