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人物简介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少时博览群书,“淹通群经”,凡经世致用之学,不论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皆感兴趣。喜读王夫子著作,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多次科考不第,此间游历西北、东南各地,观察风土,结交名士,思索救国良策。自甲午战争后,益发愤提倡新学。1897年与熊希龄等在长沙筹设时务学堂。次年与唐才常在长沙创办《湘报》、发起湖南不缠足会等,宣传变法,抨击旧政。1898年擢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行走,参与新政事宜。戊戌政变起,与林旭等六人同在北京菜市口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编者简介

汤仁泽,江苏常州人,1951年生。198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获日本大东文化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研究生院修业文学博士课程。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著作有:《经世悲欢:崇厚传》、《话说中国?枪炮轰鸣下的尊严》、《保皇?维新?〈知新报〉》(与汤志钧合著)、《〈仁学〉校注》(与汤志钧合著)等。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电子书 图书目录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5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谭嗣同
出品人:
页数:4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1
价格:CNY 7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99474
丛书系列: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图书标签: 谭嗣同  思想家  思想  革命  文集  思想史  国学  传统文化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导言

提起谭嗣同,人们总会想起他血洒刑场前的从容

不迫,也会想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气概。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与其他五位志士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遇害,“就义之日,观者万人”,谭嗣同“慷慨神气不少变。

……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梁启超:《谭嗣同传》。(凡著录本书的引文,不标明页码,在书内皆能查阅,下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一号华相众生,一号东海褰冥氏。他的祖先原居住在福建省清

流县,后迁至湖南长沙。明末,七世祖濬轩公(讳世昌)为避乱,自长沙迁于浏阳,遂为浏阳人。曾祖经义,字镇方,号矩斋,累赠光禄大夫,教授乡里,以义称于时;妣氏李。祖学琴,字步襄,别字贵才,国子监生,以子继洵贵,累赠光禄大夫;妣氏毛,讳开,累赠一品夫人。父继洵,字敬甫,光禄大夫,赐进士出身。

母亲徐五缘,浏阳国子监生韶春之女,年十九适继洵,“归谭君也,食贫者十余年,随于京师者十余年,佐夫治家,条理毕具”

谭嗣同:《先妣徐夫人逸事状》。。早在七岁时,母亲挈伯兄嗣贻返浏阳就婚,谭嗣同送母至

卢沟桥,“目泪盈眶,强抑不令出”。返家后,因受庶母歧视,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整日沉默,忧郁成疾。十一岁时,父亲谭继洵由户部员外郎升任郎中,在通州任职,全家迁入京城。第二年京城发生白喉传染病,母亲和大哥嗣贻、二姐嗣淑都被感染,不治身亡。“是岁亲属殁京师者六人”

陈乃乾:《浏阳谭先生年谱》, 3页,见《谭浏阳全集》(附续编),陈乃乾校订,上海,上海文明书局,1917。。谭嗣同染疫死去三日后苏醒,所以父亲给他起了个字叫“复生”。“一旦失庇荫,未尝不或流涕思之”,家庭的不幸,在他幼小心灵处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仁学?自叙》这样写道:“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壳,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梁启超说他:“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极孤孽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

梁启超:《谭嗣同传》。谭嗣同自小在特殊的环境中长大,养成了刚强坚毅的性格。

十三岁时,父亲补授甘肃巩秦阶道,谭嗣同跟随父亲到了西北地区,观赏到“烟消大漠群山出,河入长天落日浮”

谭嗣同:《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二篇》。、“远天连雪暗,落日入沙黄”

谭嗣同:《白草原五律》。的壮观景象。以后几年

内,多次往来于直隶、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江苏等地,观察社会风情,了解民众疾苦,发出“露草逼蛩语,霜花凋雁翎。但忧悬磬室,兵气寓形”

谭嗣同:《武昌夜泊二篇》。的担忧和感叹,激起了

对清政府腐败统治的不满和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忱。

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谭嗣同对书本知识作实地考察,辨别真伪。《毛诗》说“泾以渭浊”。孔颖达疏

曰:“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朱熹沿袭其说,曰:“泾浊渭清”。他则相反:“泾清渭浊”。谭嗣同多次途径甘肃,亲临泾、渭,“留心觇之”,

探究后明白了两河在不同时期的清浊变化:“当泾涨渭涸,则‘泾浊渭清’;泾涸渭涨,则‘泾清渭浊’。”

十九岁,与李闰结婚,妻子贤惠,谭嗣同曾赞道:“十五年来同学道,养亲抚侄赖君贤。”

谭嗣同:《戊戌北上留别内子》。

五岁时,谭嗣同在京始与仲兄嗣襄师从毕莼斋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八岁时,与伯兄嗣贻、仲兄嗣襄读书京师宣武城南,拜韩荪农为师。十岁起,从湖南名儒欧阳中鹄读书。欧阳先生推崇王夫之(号斋,一号船山,湖南浏阳人),自号瓣,取瓣香斋之意,谭嗣同开始接触王船山的思想。十三岁那年,与同县唐才常相识,两人共师事欧阳中鹄,结下同生死,共患难的“刎颈交”。十六岁时,拜同乡涂大围为师。谭嗣同师从欧阳中鹄、涂大围,有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算学及格致之类的自然科学,这些对其思想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二十岁后,谭嗣同曾多次应试,均落第。二十八岁时,博览清代学者著作,尤其嗜好甘泉、焦循关于易学和数理的著作。次年在京师结识吴季清、吴樵(铁樵)父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购买了当时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的自然科学

和广学会翻译的外国历史、地理、政治和耶稣教神学等书籍阅读,努力学习西方文化。

谭嗣同自述“二十学文”,初学桐城古文,后好魏、晋骈文。“少颇为桐城所震,刻意规之数年,久自以为似矣;出示人,亦以为似。……稍稍自惭,即又以自达。或授以魏、晋间文,乃大喜,时时籀绎,益笃耆之。由是上溯秦、汉,下循六朝,始悟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子云所以独辽辽焉。”

谭嗣同:《三十自纪》。在三十岁以前,已完成诗文著作十六种二十四卷。

谭嗣同生活的时代,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1894年他三十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战败,“世变日亟”,“天朝上国”竟被“蕞尔小国”——日本击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奇耻大辱极大地震动并唤醒了国人,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形成强烈的变法维新思潮。谭嗣同在时局的刺激和维新思潮的推动下,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谭嗣同这样写道:“世间物抵春愁,合向沧溟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题江建霞东邻巧笑图诗》。他决心告别过去,抛弃旧学,干一番事业。1896年,听说康有为等在北京创办强学会,慕名往访,见到梁启超、麦孟华等志同道合者,“始备闻一切微言大义,竟与嗣同冥思者十同八九”

谭嗣同:《治事篇第十?湘粤》。。

1898年2月至4月,南学会在长沙开讲,谭嗣同作《论中国情形危急》演讲,“愿与诸君讲明今日危急情形,共相勉为实学,以救此至危急之局……夫日本席全盛之势,犹时恐危亡,忧及我国,我何可不自危而自振乎?”

谭嗣同:《论中国情形危急》。又与唐才常在长沙创办《湘报》,按日刊行;与熊希龄等组织延年会;与黄遵宪、唐才常等发起湖南不缠足会;湖南延年会在长沙成立,谭嗣同撰《叙》及《章程》等。在1898年4月23日《湘报》第四十二号上呼吁:“诸君诸君!我辈不好自为之,则去当奴仆、当牛马之日不远矣。”“今日救亡保命、至急不可缓之上策,过于学会者”

谭嗣同:《谭复生观察南学会第八次讲义》。。通过办学会,可以培养和团结一批通晓中、西学的知识分子,组织起致力于维新事业的骨干力量,从而“结群力厚”,以开风气而挽世变。

6月11日,光绪帝下《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百日维新开始。

9月5日,赏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加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行走,参预新政事宜。章京品级虽不高,却是光绪帝在军机处推行变法的得力助手。

18日,光绪帝命林旭传出“密诏”,令康有为“即速出外”。晚间,谭嗣同赴法华寺造访袁世凯,劝说袁世凯勤王,杀荣禄,除旧党。谭嗣同“尽以密谋告袁”,“袁尚未允也,然亦未决辞”。

19日,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回宫。21日政变发生,重新“训政”,废除新法。

政变发生后,京城及各地大肆搜捕维新人士,大难随时会降临到他们的身上。梁启超劝谭嗣同出走,谭嗣同说:“昔欲救皇上,既可救,今欲救(康)先生,亦可救,吾已事可办,惟待死期耳!”梁启超劝他一起去日本驻华使馆暂避,再谋出国,以图维新大业的复兴。谭嗣同执意不从,说自己受皇上恩宠,理应酬圣主的恩泽。

谭嗣同“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未至,“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交给梁启超,说:“不有行者,以图将来;不有死者,以酬圣主。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22日至24日三天,谭嗣同“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

梁启超:《谭嗣同传》。。日本志士数名劝谭嗣同避难日本,不听,再三苦劝,谭嗣同说:“各国变法,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25日,清廷逮捕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交刑部审讯。谭嗣同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

黄浚:《花随人圣盦摭忆》,141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8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于北京菜市口遇难,史称“戊戌六君子”。“就义之日,观者万人”,谭嗣同“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仁学》是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的写作酝酿于1896年,次年春写成,有上下两卷,凡五万言。

1896年,谭嗣同奉父命纳赀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补一年,从居士杨仁山(文会)学佛学,“闭门养心读书,冥探孔、佛之精奥,会通群哲之心法”。1896年10月26日致函唐才常,提及撰述《仁学》事:“若夫近日所自治,则有更精于此者,颇思共相发明,别开一种冲决网罗之学。”1897年2月19日《致汪康年书》说:“斯事体大,未敢率尔,且亦不暇也。”“近始操觚为之,孤心万端,触绪纷出。非精探性天之大原,不能写出此数千年之祸象,与今日宜扫荡桎梏冲决网罗之故,便觉刺刺不能休,已得数十篇矣。少迟当寄上。”这样看来,所指写作宜为《仁学》,且至2月中旬,谭嗣同已完成“数十篇”了。

《仁学》写成后,未公开印行,谭嗣同曾“以示一二同志”

《新民丛报》创刊号(1902年2月8日出版),载有《仁学》广告,谓“著成后,恐骇流俗,故仅以示一二同志,秘未出世”。。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说:“时谭复生宦隐金陵,间月至上海,相过从,连舆接席。复生著《仁学》,每成一篇,辄相商榷,相与治佛学,复生所以砥砺之者良厚。”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一,18页,见《饮冰室合集》卷2,北京,中华书局,1936。看到原稿的“同志”还有唐才常、章太炎、宋恕等。

1896年8月,谭嗣同与宋恕同去上海,宋恕“惠之以诗”赠谭嗣同,谭嗣同以《酬宋燕生道长见报之作即用原韵》回赠,后附跋语:“丙申秋八月,偶客上海,燕生惠我以诗,人事卒卒,未有以报。及还金陵,乃克奉答,并书扇以俟指正。”《宋平子文钞》有《赠谭复生》:“五十年来数壮夫,南州一郭圣人徒。神交昔堕千行泪,声应今传万字书。”这“万字书”很可能是指《仁学》。

1897年初,梁启超致函严复说:“侪辈之中,见有浏阳谭君复生者,其慧不攘穗卿(夏曾佑),而力过之,真异才也。著《仁学》三卷,仅见其上卷,已为中国旧学所矣。此君前年在都与穗卿同职之,彼时觉以异于常人,近则深有得于佛学,一日千里,不可量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110页,见《饮冰室合集》卷1,北京,中华书局,1936。

1897年4月15日,谭嗣同致唐才常函说:“嗣同蒿目时艰……止期直达所见,未暇弥纶群言,不免有所漏耳。”所说也是《仁学》。唐才常受其影响,于同年6月出版的《湘学报》上发表《质点配成万物说》,引用其说。谭嗣同读后,致函唐才常说:

得此则嗣同之《仁学》殆欲作,乃足下于《湘学报》一则曰:“绵《仁学》之公理”;再则曰:“《仁学》之真诠”;三则曰:“《仁学》大兴”;四则曰:“宅于《仁学》”;五则曰:“积《仁学》以融机械之心”;六则曰:“《仁学》大昌”。转令嗣同惭惶,虑《仁学》虚有其表,复何以副足下之重许?然近依《仁学》之理衍之,则读经不难,迎刃而解,且日出新义焉。

可见唐才常看到《仁学》,且受到影响。

章太炎看到《仁学》,是由宋恕“见示”的。《太炎先生自定年谱》光绪二十三年记载:“会平阳宋恕平子来,与语,甚相得。平子以浏阳谭嗣同所著《仁学》见示,余怪其杂糅,不甚许也。”

《宋恕师友手札》中多次提到谭嗣同的《仁学》,如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十一日章太炎《致宋恕书》第四书云:

复笙《仁学》,今见于《清议报》,其说以以脱为灵魂,不生不灭,故生死;原质托始,故尔我。其义可以振怯死之气,而泯小智之私,诚骜杰矣。惜天末相思,汨罗不出,不能与辩于梦寐之中,使果有此,则仆将自裂相说。今未见复笙,则参以实验,而知灵魂之未尝有也。

汤志钧:《读〈宋恕师友手札〉》,见《汤志钧史学论文集》,221~222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复笙”,即谭嗣同。

《仁学》的问世在谭嗣同遇难以后。最先刊登《仁学》的是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发行的《清议报》,自1899年1月2日起至1901年12月21日止连载,共刊载十三次,历时近三年。略后是上海发行的《亚东时报》,自第五号(1899年1月1日)起连载,至第十九号(1900年2月28日)刊完,共刊载十四次,历时一年多。此后还有单行本出现。20世纪60年代初,汤志钧先生曾对《仁学》出版始末及各版本加以考核,认为最早刊登《仁学》的是《清议报》和《亚东时报》,但两者不是同源,《清议报》本源自梁启超所藏“副本”,而《亚东时报》本则源自唐才常的藏本。国民报社以后各本都沿用梁启超所藏“副本”。

参见汤志钧:《〈仁学〉版本探源》,载《学术月刊》,1963(5)。经追本溯源,以《亚东时报》版《仁学》为依据,与不同版本互勘校注,使《仁学》更接近原来面目。本卷采用的就是校注后的《仁学》。

《仁学》的理论来源,用谭嗣同自己的话说:“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书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梨洲之书。”

谭嗣同:《仁学?界说》。梁启超认为:“《仁学》之作,欲将科学、哲学、宗教冶为一炉,而更使适于人生之用,真可谓极大胆极辽远之一种计画。此计画吾不敢谓终成立之望,然以现在全世界学术进步之大势观之,则似为期尚早,况在嗣同当时之中国耶?”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 67页,见《饮冰室合集》卷8,北京,中华书局,1936。可见写作《仁学》的理论基础是以儒学为主,吸取佛学理念及自然科学知识,建立起新的理论体系。

《谭嗣同卷》由上、中、下三卷组成,上卷是《仁学》,中卷是谭嗣同自定的“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四种”,下卷是1894年后的诗文及报章文辑、书简、附录等。

谭嗣同是浏阳人,他说:“县产菊花石,尝铭以为砚,因名庐曰‘石菊影’。又以陶诗‘远我遗世情’之言,名堂曰‘远遗’。”

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思篇》之四十一。谭嗣同生前编定旧学四种稿本:《寥天一阁文》卷一、卷二(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弟一种);《莽苍苍斋诗》卷一、卷二和补遗(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弟二种);《远遗堂集外文》初编、续编(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弟三种);《石菊影庐笔识》上、下卷(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弟四种)。1897年4月于南京,在刘淞芙的协助下以石刻版刊印。本卷按原顺序编入。

谭嗣同自幼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文章、论说极有成就,诗篇也很出色,留下诗作达二百余首。

谭嗣同自定三十岁前后的诗文名称,即大致可以1894年为界,分作两个阶段:1894年前的诗篇大都收入《莽苍苍斋诗》卷一、卷二、补遗及《远遗堂集外文》初编、续编中;1894年后的诗篇大都收入《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卷一、卷二中。

谭嗣同去世后,梁启超搜集并刊载谭氏诗作,其中《题麦孺博扇有感旧四首之三》,刊载于《饮冰室合集?文集》“诗话”之首,并评价说:“谭浏阳志节学行思想,是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不待言矣。……浏阳殉国时,年仅三十二,故所谓新学之诗,寥寥极希。”该诗“其言沉郁哀艳,盖浏阳集中所罕见者,不知其何所指也。然遣情之中,字字得学道有得语,亦浏阳之所以为浏阳,新学之所以为新学欤!”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上),1页,见《饮冰室合集》卷5,北京,中华书局,1936。

梁启超对谭嗣同的诗作赞赏有加。如《晨登衡岳祝融峰》一诗是“浏阳人格,于此可见”,诗中有“身高殊不觉,四顾乃峰”句,是“何等自负语”,诗作于1896年“未出任天下事”之前,“先时之人物,其气魄固当尔尔”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上),42页,见《饮冰室合集》卷5。。如《丙申之春缘事以知府引见候补浙江寄别瓣师兼简同志诸子诗》,“此八章即其所谓三十年以后新学之初唱矣,沉雄俊远,诚在《莽苍苍斋》之上”。所遗憾的是“篇中语语有寄托,而其词瑰玮连犿,断非寻常所能索解,唐绂丞尝语余云:‘此诗惟我能解之。’余时匆匆未暇叩绂丞也,而今绂丞亦云亡,诵元遗山独恨人作郑笺之句,又怆然涕下矣”

同上书,40页。。

《石菊影庐笔识》上卷《学篇》,共七十七则

《谭浏阳全集》刊载《石菊影庐笔识》时只分段,数列,《谭嗣同全集》(蔡尚思、方行编,北京,三联书店,1954)分为七十六则;

《谭嗣同全集》(蔡尚思、方行编,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分为七十七则。,系谭氏多年累积的读书札记,凡经、史、子、集、理、化、天文、地理等,所不包。如六十三则的“透光镜”,当时人们不明其理,问与英人傅兰雅,并在《格致汇编》中解答原理。其实宋时已有人作过解释了。谭嗣同感叹时人之孤陋寡闻:“足证西人致思之精,益叹吾华人之学。并古人所已明者而失之,而琐琐问之西人,又奚但此一镜尔乎?”

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学篇》之六十三。

《石菊影庐笔识》下卷《思篇》,共五十四则,包括杂记、诗文、掌故和交友情况。

谭嗣同传世的著述、信札不多。谭氏被捕前,因恐株连家属、师友, “曾把身边一切文件信札付之一炬”。遇害后:“一时新人物全数销声匿迹,算学馆形停顿,匿名揭贴满街都是,我祖父(欧阳中鹄)的名字,被劣绅们从圣庙的首事名册上撕下,说是‘毁圣叛君,不许与祭’。外边的谣言很大,说是要围搜我们的家,于是举凡与谭氏有往来的人家都相戒惧,就把谭先生的墨迹一齐毁了。”“所以他的尺牍,和当时一班青年志士与他论学论政的信流传甚少。”

欧阳予倩编:《谭嗣同书简?序》,5页,上海,文化供应社,1948。陆续发表的谭氏遗墨都是难得的灾后“烬余”,十分珍贵。

本卷上卷《仁学》采用汤志钧、汤仁泽校注后的《仁学》。中卷和下卷大多采用陈乃乾校订的《谭浏阳全集》(附续编)或张乃济编纂的《戊戌六君子遗集》刊载的诗文,两集均出版于1917年;另有篇目选自蔡尚思、方行编的《谭嗣同全集》。本集很多诗文、报章文辑出自当时报刊,如从《时务报》、《湘报》、《湘学报》、《清议报》、《知新报》、《亚东时报》等辑录下来的。这些早期报刊散藏在全国各主要图书馆,查阅不易,极为珍贵。

本卷还将欧阳予倩编纂的《谭嗣同书简》收入卷内,皆是劫后存世不多的信札,正如编者所言:

凡研究一个人物,单看人家所写的传记是不够的。从其人和朋友,尤其是和亲密的朋友的通信当中,最容易看出他的个性、人格、行为和风度。谭先生这些信,很能看得出他当时情绪的高涨和斗争的激烈。其中论述时事,慷慨激昂,尤其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愤慨,眦裂血沸之情,跃然纸上。

欧阳予倩编:《谭嗣同书简?序》,5~6页。

另有录自《湖南历史资料》刊载的《上谭继昇夫妇》、《致刘淞芙书其二》、《致张蓟云书》和《致李闰书》等信函,并附上原编者按语,以明材料的来源、书写年代等信息。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24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部分。

评分

去自我中心,去人类中心,Diderotian唯物论者,三观甚合

评分

部分。

评分

部分。

评分

去自我中心,去人类中心,Diderotian唯物论者,三观甚合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