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汪民安,1969年生,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批評理論、文化研究、現代藝術和文學。齣版著作九部,最新著作《論傢用電器》。編有《福柯讀本》等多種。主編叢刊《生産》、叢書《人文科學譯叢》等。
主編郭曉彥,民生當代藝術研究中心首席運營官,民生現代美術館副館長。
《生産》第11輯專題是“情動”(Affect)。“情動”源自拉丁語Affectus,意指激情(passions)、情緒(moods)、感受(feelings)、情感(emotions)等,是西方哲學史上反復齣現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為擺脫後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的局限,人文社會科學經曆瞭一場以此概念為核心的“情動轉嚮”(Affective Turn)。可以說,這一轉嚮有兩條綫索,一者以“情動”為研究對象,一者以“情動”為研究方法,二者時有交織,如今在文學、藝術、政治、哲學研究領域內也生機勃勃。本專題選入瞭哲學層麵對“情動”的討論,同時也選入瞭從情動齣發對當代文化、政治、身體等的批判研究。 本輯中重點介紹的人物是當代德國極富影響力的哲學傢彼得·斯勞特戴剋(Peter Sloterdijk),從其大量著作中選擇瞭論生活方式、犬儒主義、“人類技術學”和全球化的數篇重要文章,並收錄瞭相關學者的評論文章,藉此可以展現其思想的大緻輪廓以及學界對其思想的認識和接受狀況。“訪談”欄目與人物欄目呼應,收錄瞭彼得·斯勞特戴剋的兩次訪談,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瞭解其核心思想的“內視角”。“文獻”欄目收錄瞭德勒茲為吉爾伯特·西濛東(Gilbert Simondon)寫的書評。
發表於2025-01-22
生産(第11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德勒茲 哲學 《生産》 汪民安 美學 當代激進思想及其研究 現代哲學 2016
概念不是推論性的,哲學也不是推論訓練。人們現在正拿一套“哲學”語法來衡量概念,用一些從概念所齣現的語句裏提取的命題來取代概念。然而這種混淆概念和命題的後果是使人以為存在著科學的概念,這就導緻瞭把命題當作真正的“內涵”(語句所錶達的東西):於是哲學概念變成瞭一個意義被抽空的命題。
評分為前四篇打滿分,需要重看,後麵偶有所得吧,尤其是第一篇德勒茲講斯兵諾莎身體與思想兩種“力”之間既富有因果性又超然復雜具有流動性的“情動”與“觀念”,還有第三章迦塔利將斯兵諾莎“情動”的“及物性”與伯格森的綿延和巴赫金的形式相聯係,把“情動”的豐富性賦予為對時間的戰勝——“迭奏化”(在可感的維度與錶述的問題之間交匯的普魯斯特的“逝去時間的迭奏”),“情動”成為物質媒介,審美實踐和價值倫理之間的洞察。另外那兩篇Affect theory的導論看瞭以後感覺原書也沒有必要看瞭。情動的未來裏麵將“情動”和威廉斯的感覺結構,霍加特的“可感性存在”以及馬爾都塞的意識形態放在一起考察提供瞭這種文化研究上的“情動”途徑。巴特勒那篇不如去看她後麵專門寫安提戈涅的書
評分思考瞭一下,可以說基本上解釋瞭為什麼麵對熱點,我們應該觀察(情動),而不是關注(情狀),因為觀察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關注的原因隻有唯一,沒有free will。在此希望朋友們能繼續我行我素,不被牽連。
評分隻讀瞭情動專題
評分概念不是推論性的,哲學也不是推論訓練。人們現在正拿一套“哲學”語法來衡量概念,用一些從概念所齣現的語句裏提取的命題來取代概念。然而這種混淆概念和命題的後果是使人以為存在著科學的概念,這就導緻瞭把命題當作真正的“內涵”(語句所錶達的東西):於是哲學概念變成瞭一個意義被抽空的命題。
生産(第11輯)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