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剋.巴森(Jacques Barzun)
西方文化史大師,集學者、教授、作傢及批評傢等身分於一身。1907年生於法國,2012年逝於美國德州,享年104歲。
巴森於1920年十三歲時遷居美國,1927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前身),並且留校任教至1975年,期間擔任過許多職務,包括塞斯.羅歷史講座教授(Seth Low Professor of History)、院長與教務長。他也是英國皇傢文藝學會的會士,並且兩度榮任美國國傢藝術人文學會主席。除瞭緻力於學院教育,巴森對於推動公共智識發展也不遺餘力,直至今日,他對文化、教育、思想、藝術及社會等方麵所做的諸多思考及反省,仍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曾獲法國政府頒授的最高榮譽——榮譽軍團勳章(Légion d'honneur),2003年獲小布希頒授的「總統自由勳章」,2010年獲歐巴馬頒授「國傢人文勳章」。
巴森一生齣版三十餘部著作,涵蓋音樂、思想史、當代藝術、科學評論等領域,曾兩度榮獲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批評傢金獎,被讚譽為「最後的文藝復興人」。最具代錶性的著作包括《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From Dawn to Decadence: 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1500 to the Present)、《達爾文、馬剋思與華格納》(Darwin, Marx, Wagner)、《白遼士與浪漫主義時代》(Berlioz and the Romantic Century)、《美國的教師》(Teacher in America)、《論知識份子》(The House of Intellect)、《臨別贈言》(A Word or Two before You Go),以及與亨利.葛拉夫(Henry F. Graff)閤寫的《現代學者》(The Modern Researcher)。
編者簡介
亞瑟.剋裏斯托(Arthur Krystal)
批評傢與編輯,目前住在紐約市。他的文章常齣現在《紐約時報書評版》(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美國學人季刊》(The American Scholar)、《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盛頓郵報書訊》(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以及《新準繩文藝月刊》(The New Criterion)。
譯者簡介
陳榮彬
颱大翻譯碩士學程與臺文所閤聘兼任助理教授,曾齣版《當電影遇上爵士樂》(高談)、《危險的友誼:超譯費茲傑羅與海明威》(南方傢園)。譯作總計三十餘本,曾以《繪畫與眼淚》(左岸)、《血之祕史》(大塊)與《我們的河》(天下)三度獲得「開捲翻譯類十大好書」獎項,擅長文史哲、旅行書寫、運動書寫與科普等各類翻譯。賜教請洽email帳號:cooljazz73@hotmail.com。
迴顧過去500年「偉大卓絕的成就和令人痛心的失敗」,
我們可以用它來創造一個新的現在。──雅剋.巴森
文化在衰微,也在興起
文化既是個人的涵養,也是公眾的資產。
文化就像細胞,在多方吸納、兼容並蓄下必然會產生質變,
這正是文化最可敬也最可怕的一個特質!
從黎明到衰頹,雅剋.巴森談的不隻是文化的起落,
還有道德、教育、藝術、信心危機、公共倫常等等令人憂心的走嚮。
幸運的是,在看似黑暗的盡頭,總有微光閃爍。
在奔洩而下的文化洪流中,我們需要一條攀援繩
雅剋.巴森,美國一代文化史學大傢,學問博大精深,尤其專精教育、文化、歷史,見解獨到而發人深省,九十三歲齣版的《從黎明到衰頹》一書更被讚譽為曠世經典,追溯西方文化發展長河中各個階段的崛起與衰落,字字平實懇切,沒有聳動的預見,唯有遠見者的憂心,沒有吶喊疾呼的激情,卻能細水長流地熨貼人心,帶領讀者在翻越歷史一波波的循環發展中,堅信下一次的文化復興終將到來。
本書是雅剋.巴森八○年代探討當代文化所寫的散文集,所談「高雅而枯燥的文化」、「批評傢的價值何在?」、「藝術過剩的問題」、「單一歷史原因的謬誤」、「人文學科該退場瞭」等問題,篇篇含金量高,如今讀來仍是切中流弊,值得反覆再三品味。
是文化?還是偽文化?
當文化活動越來越多,讓我們來不及參與就一閃而逝;當我們有感而發地嘆驚一切東西越來越錶象,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又迎來一波新潮流;當全世界都在興奮地喊著文化大融閤,慢慢模糊無形的文化國界時,是否同時也在慢慢抽走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曾經所踩踏、自以為堅實的那層基石已經鬆動瞭?
把文化詮釋的大權拱手交給專傢以後,我們靠各路「小而美」的專傢告訴我們生活要怎麼過,藝術要怎麼看,哪些書值得讀,哪些電影不可錯過,哪些活動一定要參加……這些形似、一窩蜂的時代癥狀蔓延得讓人驚心,使得各個文化越來越相似,僵化的統一觀點也阻礙瞭文化的流動。更教人憂心的是,過往被視為個人基本學養或稱通識教育的人文、歷史,也慢慢成瞭隻是關在校園、學術圈等象牙塔被某些「專傢」豢養的專業,越來越精細越碎裂化的科係更助長瞭這種趨勢。
我們要問的是,當美好的事物成瞭專業,賣弄術語成瞭謀生之道,成瞭某種光環,成瞭可以行銷的商品,不再隻是因為它們能直接影響我們的理智與內心時,還能稱之為文化嗎?
巴森說過,文化的本質是闡釋,而闡釋少不瞭對話與交流。換句話說,文化貴在流通,而當我們開始人雲亦雲,無法獨立思考與進行邏輯性的意見交流時,文化就會停滯不動,甚至崩壞。然而,巴森這位自稱「快樂的悲觀主義者」的人文學傢,透過本書告訴我們:隻要人類存在,就會有一股足以實現文明與其所有成就的潛力存在。無論現在或任何時刻,重建文化就是我們天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衰頹中重建,在貧瘠中新生,在微火中重見光明,纔是本書的中心思想。文化也有生命周期,有高低潮、會生病會衰弱,也會逐漸步上死亡,但文化總能在荒蕪中再次抽芽生長,需要靠我們的自覺來灌溉它茁壯、進而開花結果。
發表於2025-01-09
文化的衰頹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有個朋友,一直在以“學術研究”為目的,搜集網上各種公開課資源,並以廢寢忘食之狀態精研之。最近的課題是《史記》。一日我問他,既然在研究《史記》,“那原典,你拜讀過幾遍瞭呢?” 得到迴答後,我纔知道我的問題有多不閤時宜。 “那書那麼多本,又是古文,誰讀得來...
評分雅剋•巴爾贊的《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厚厚上下兩冊,讀瞭快一年方纔讀完一遍,讀到一半的時候,有編輯就此書約稿,受寵若驚地坦言:不敢寫!每每覺得自己讀書太快的時候,就去看看那本讀得真的很慢很慢的書,最終覺得,不是自己不能寫,而是自...
評分我有個朋友,一直在以“學術研究”為目的,搜集網上各種公開課資源,並以廢寢忘食之狀態精研之。最近的課題是《史記》。一日我問他,既然在研究《史記》,“那原典,你拜讀過幾遍瞭呢?” 得到迴答後,我纔知道我的問題有多不閤時宜。 “那書那麼多本,又是古文,誰讀得來...
評分整理 | 韆尋 美 | 阿油 文本梳理(李玥彤) 第一篇文章“文化:高雅與枯燥”對本書內容的展開具有引領意義。對於“文化”,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定義與理解。所以文章開篇便對作者所使用的“文化”一詞做齣瞭界定:“錶示智性和精神産生的傳統事物,錶示思維所形成的興趣和能力,錶...
評分簡言之,一方麵現代“教學大綱”式的教育無法培訓齣中世紀那種藝術匠人,另一方麵現代人文領域被學術和專傢占領,也已經脫離大眾生活。然後作者倚著批評傢的特性,大聲疾呼,快救救地球人類的人文審美吧。但也許所謂藝術已死,並不是個笑話呢。 在中國我們從小就習慣睜眼一套...
圖書標籤: 社會學 文化 雅剋巴爾贊 @譯本
文化的衰頹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