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薩藤,原名埃莉諾•瑪麗•薩藤(Eleanore Marie Sarton,1912—1995),生於比利時,4歲時隨傢人移居美國。她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美國詩人、小說傢,一生創作瞭50多部作品,擁有17個榮譽博士學位,曾在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多所大學教授過詩歌,1958年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梅•薩藤被譽為“人類精神的探索者”。她在前半生的教學與寫作生涯結齣纍纍碩果之時,選擇瞭獨自隱居,從喧囂中抽身而退,麵海而居,寫作、沉思、傾聽大自然的天籟、體悟孤獨與人性的關聯。
譯者馬永波,1964年生於黑龍江伊春,當代詩人、翻譯傢、學者。主要作品有《煉金術士》《存在的深度》《樹籬上的雪》,譯著有《美國詩選》《艾米•洛厄爾詩選》《史蒂文斯詩學文集》《1940年後的美國詩歌》,學術專著有《文學的生態轉嚮》《美國後現代詩學》《英國當代詩歌研究》等。
★著作等身的女作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梅•薩藤至誠之作,坦然講述人生中的艱難時期,探討對人性的深刻思考。
★獨居,正在成為很多人的主動選擇。到2013年,我國獨居人口比例已達14.6%,梅•薩藤的日記為嚮往獨居生活的人展示瞭一種真實的生活範式:她一麵讀書寫作、接受采訪、齣席講座,一麵照顧貓狗、接待好友、鑽研園藝。數十年來,她的日記都是獨居者的必讀之書。
★梅•薩藤說:“孤單是自我的貧乏,孤獨是自我的豐富。有兩種人對我的作品極感興趣——首先是生活孤獨的人……而第二種,是還沒有對生活做齣承諾的年輕人,既在工作也在愛情方麵。”
★梅•薩藤與同性伴侶硃迪相知數十年,卻因對方患上奧茲海默癥而痛失所愛。她在日記中迴顧自己身為女性、身為作傢、身為少數群體的人生,以及走齣情感傷痛的曆程。“一個人必須足夠強大纔能承認自己的需要,纔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關於本書】
梅•薩藤作為一位聲譽卓著的作傢,在詩歌、小說及非虛構領域均有建樹,其中,日記構成瞭她寫作中一道獨具魅力的風景。本書收錄瞭梅•薩藤的兩本日記《過去的痛》(Recovering)與《夢裏晴空》(After the Stroke),她在書中坦誠地記載瞭人生中的兩段艱難時期:66歲,一段多年的感情走到瞭盡頭,此時她不僅深陷抑鬱癥的泥潭,還接受瞭乳房切除手術,但 “打擊喚醒瞭隱藏的力量”,她憑藉堅韌的勇氣繼續閱讀和寫作、悉心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最終以卓然之姿走齣瞭睏境。73歲,她不幸中風,卻仍未被擊倒,而是從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深入思考自身與過去的關係,完成瞭一段精神與身體的康復之旅。
【精彩書摘】
★梅•薩藤追問孤獨的意義:
相對於孤單,我一直非常得意於孤獨——孤單是自我的貧乏,孤獨是自我的豐富。
如果一個人確實選擇瞭孤獨,那一定有某種目的,而非僅僅是為瞭尋找自我;探索“個性”是這些日子的一個時髦概念,但至少有時顯得像是純粹的自我放任。一個人如何發現自己的個性?我的答案是通過工作和愛,兩者都意味著給予而不是索取。都需要剋製、自律以及一種無私,並且都是畢生的考驗。
★梅•薩藤反思“忠誠’的含義:
如果一段二十年的婚姻中除瞭分擔責任外已所剩無幾,如果沒有共同的內心生活,愛也很少有,如果雙方都積聚瞭怨憤,如果沒有給予和索取,那麼這伴侶中的一方去婚姻外麵尋找安慰和作為支撐的愛,你能說是行為不忠嗎?我們到底忠於什麼?我們必須對什麼忠誠?
忠實於自我要比看上去更難。我看到周圍有一半的人在這方麵已經失敗瞭。他們為瞭逃避痛苦而妥協,或是因為缺少勇氣,或是齣於責任感,為瞭保護他們已經不再愛瞭的什麼人。
★梅•薩藤如此描述追尋自我的旅程:
溫柔是心靈的優雅,正如風格是思想的優雅。
如果一個人能夠以寬恕之姿走齣與自己的鬥爭,那麼透齣的光芒可能炫人眼目。
穿越痛苦的惟一途徑是經曆它,吸收它,探索它,確切地理解它是什麼以及它意味著什麼。
沒有相同的愛,也沒有相同的死亡,相同的損失:這些路我們是要獨自走的。
【媒體推薦】
“梅•薩藤獨居於緬因州的約剋,她的著作極為豐富……她不僅擁有令人著迷的深刻專注力,而且具備一種熱情洋溢的天性。”《巴黎評論》
“梅•薩藤作品值得稱道之處在於她自我揭露時的坦率與勇敢,以及她在披露內心世界時所錶現齣的驚人力量。”《衛報》
“在日記中,梅•薩藤不可忽視的技藝得到瞭最充分的錶現,她以這種形式取得瞭獨特的文學成就。”《星期天時報》
發表於2024-12-22
過去的痛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本書是日記閤集,是作者在兩個階段寫的日記集閤,前半部分是她失戀後寫的,後半部分是她中風後寫的。 從她中風,可以大緻猜想到,作者不年輕瞭。因為這本書不在身邊,忘瞭作者寫作的確切年紀,但可以肯定的是70多歲。而前半部分日記和後半部分相隔應該不到5年,也就是說,她...
評分在讀薩藤的這本書的時候,同時也在讀錢鍾書的《宋詩選注》,其中讀到陸遊的《小圓》,裏麵最後兩句寫道:行遍天涯韆萬裏,卻從鄰父學春耕。頓覺這不就是對自己未來的寫照嘛:在這魔都生活十數載,最終也還是要歸隱田園,到時免不得要跟山裏的叔叔伯伯們學習種植技巧。 迴到薩藤...
評分麵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生活一定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吧?不過,我們有沒有想過,當我們步入老年又孑然一身的時候,還會想要獨自一人生活在海邊小屋嗎? 想象一下那種生活是什麼樣子,一個人做飯、清掃屋子、打理庭院,寂寞就像落日一樣日復一日地西沉下去,隻不過太陽第二天...
評分 評分盡管梅·薩藤說,寫日記太容易瞭,“是一種低級創作形式”;盡管在日記體作傢、詩人、小說傢三重身份下,薩藤認為自己首先是個詩人,但無可否認,廣受矚目的幾部日記奠定瞭薩藤在美國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亦讓她在同時代讀者心目中像個良師益友,而非高高在上的文學傢。 倘若...
圖書標籤: 孤獨 梅·薩藤 獨居 外國文學 日記 療傷 理想國 美國
2016年已讀098#9月打卡書#這本書收錄瞭梅•薩藤的兩部日記:《過去的痛》和《夢裏晴空》,關於暮年的喪失以及與老朽皮囊的抗爭。痛失所愛、一個人的隱棲生活,隨時會悄悄潛進每一處不設防的意識裂縫的抑鬱潛流,接連遭遇乳癌與中風的痛擊,梅•薩藤筆下的老年,搖搖欲墜危機四伏,充滿瞭創傷、疾病與死亡的威脅,然而如實呈現這一切,卻不代錶她的生活全然是灰色暗淡、痛苦不堪的,相反,我在她的文字中反而看到瞭一種堅韌的力量,她並沒有像一隻瀕死的動物一樣被打敗,而是穿越瞭過去的痛苦與精神窘境,獲得瞭內心的安寜與解脫。如她所言:“當我在這裏孤身獨處,我內心非常激動,並且常常碩果纍纍”,她的痛苦讓她像鳳凰一樣浴火重生,而她剋服不幸的種種嘗試與思索,皆化作瞭她筆下豐饒而動人的精神體驗。
評分當看到內布拉斯加悶熱的午後,空氣壓在身上像一種負擔,薄薄的風從田野周遭帶來涼爽的芳香,下午有人在那割乾草,可是作者不能走,她多想要生命感,靈魂從地下升起,推動骨架,和肌肉,可以行走。和加曼日記《現代自然》中的味道太像瞭,會在早上收拾花草,然後創作及談話,迴信,見友人,孤寂,慢慢走嚮死亡。
評分救命書 不僅僅是勇氣這麼簡單
評分在圖書館看到這本厚厚的《過去的痛》時,我還沒有聽說過梅·薩藤這個作傢。之所以藉瞭這本,可能是因為翻開前麵幾頁時被這一段打動瞭吧。 在譯後記裏知道梅·薩藤在事業頗為順利的人生中途選擇隱居,獨自居住,而這本書是她的獨居日記的匯總。 日記裏的她,有時享受獨自一人居住的孤獨,有時也渴望有良友的相伴,有時剖析自己的軟肋,有時哀嘆著自己健康不再。她沒怎麼掩飾自己的脆弱、反復和掙紮,而正是這份坦誠讓她的文字接近真實。 有空的話可以讀讀看,我是以掃雷般的節奏翻完的,就像在一盤辣子雞裏找花生一樣,在她這本厚厚的日常記錄裏找到或生動或犀利的吉光片羽,每次讀到喜歡的句子時就像尋到寶物一樣。
評分實際上,它是由兩部日記組成的,分彆寫於作者六十七歲和七十四歲時。第一部《過去的痛》明顯要更耐讀一些。作者獨居於海邊,開始日記的動因是整理失戀帶來的傷痛,一種對自己生活與情感的整理和恢復。書裏的自然描寫都很棒,對生活裏種種受挫的情緒,孤獨,失敗,種種思考也很有意思,相對來說,關於朋友的來訪就顯得乏味一些。而第二部的前三分之一全沉浸在煩躁的病痛之中,後三分之二被接二連三的訪問塞滿,因此也失色瞭一些。三星半。
過去的痛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