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走访台湾60余位农民、10余个民间团体与台湾当局、以农民的个人故事与乡村的普遍现状,勾连台湾农业、历史、经济、民生、环保、社会创新等多个维度,相当丰富地呈现了台湾乡村的现代化与传统的博弈与结合,农人的尊严、职业、创造与坚守。
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乡村,能将自己的粮食,蔬菜,水果,有保障的进入它该有的商品渠道,农人也是商人。
在乡间喝茶的农人,在他城市的客户眼中是个有个人品牌的商人……
当农民是生活的创造者与享有者,而不只是承受者,不再代表阶层与社会地位,而是代表以土地为对象的职业,一种身份,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沉默的,是积极参与的……
当现代化科技与传统乡村生活结合,与土地细水长流,人们终将收获安静、阔大又家常、温暖、满足的生活。
★梁鸿、张立宪倾情推荐
★我们终将诗意的栖居,这是可能到来的美好
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也曾幻想过生养我的村庄,是否能有不同于此前,不同于现状的生活方式,那种幻想,没有具体形状,更多着重点在于,“我”自身能否有新的可能。在被动和主动的多年选择后,我同很多人一样,必然地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家乡,只能在和父母通电话时玩笑地说一句:...
评分 评分因为喜欢五月天,因为喜欢海边的感觉,因为对自由的向往,所以很想了解台湾,想知道海峡对面的他们是怎样过生活。绿妖的这本书展示了台湾农业发展的多个面,从果农、菜农,米农到社会组织,从供应端到销售端。台湾农业走到今天,是农民、消费者和政府三方博弈的过程,然...
评分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也曾幻想过生养我的村庄,是否能有不同于此前,不同于现状的生活方式,那种幻想,没有具体形状,更多着重点在于,“我”自身能否有新的可能。在被动和主动的多年选择后,我同很多人一样,必然地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家乡,只能在和父母通电话时玩笑地说一句:...
评分作者绿妖亲自到台湾农村去考察农业状况,以亲身经历、体验呈现出台湾农业百态。从果蔬开始,了解农民如何在土地上耕种,如何选择耕种品种,如何通过经验和技术来孕育土地上的宝贝;又展现了台湾的休闲农业现状,现在的农民生活日常以及青年归乡的农民。在介绍了果蔬的多样后,...
去过台湾多次,这本书倒是给出了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农村/农民面貌,尤其对农会的描述,算是补了一课。哪怕已经听闻多次的主妇联盟,绿妖也写出了一些我未曾觉察的面向。感叹张立宪,可以如此自由地支持人去探索写作。
评分不知道是因为突然觉得有点冷还是别的缘故,读到最后,依旧有以往的不舍之情,也有短暂的震撼。一个利己的出发点,却不可避免地承担了公共事业,是情理也是没有怨言的自愿。本以为会是枯燥的数据分析或者是一派乡下田园美景,却没有想到绿妖在动情与现实之中取得巧妙的平衡,有温度也有风骨。不敢断言大陆不会出现类似台湾与农业有关的机构和自发组织,但对于相信这些事情发生的期望太低了。
评分终于读完了,笔记记了几千字。整理一下贴上来!
评分是我的第六本书,也是第一本非虚构写作。感谢非虚构写作,让我走出家门,被迫走入真实世界,所谓真实世界本身包含了一切不完美和让你烦恼的人与事,人必须走入他们,因为这才是生活。过滤了烦恼,也就阻断了生活。这是非虚构写作教会我的道理。谢谢。
评分当年去台湾考察广播电台,“在地化”是人们挂在嘴边的词,一个地方的小型商业广播,可以八点段播文艺十点段播宗教十二点后播情色,毫无违和感。绿妖的这本书,使我想起台湾这种普遍化了的“有机生长”。非虚构写作,台湾农民考察报告,涉及了众多方面,基于访谈和浸入式体验,有细节有温度,偏于美化这种“小而美”。个人感觉,若是再追踪一下大盘商以及政府部门,看看台湾农产品与大陆和国际的关联,在地化与全球化的关系,那就更有深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