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生於南京,後移居上海。1970年赴安徽五河插隊,1972年在江蘇徐州地區文工團任演奏員,1978年調入上海《兒童時代》雜誌社任編輯,1980年入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學習,1983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1987年應聘上海作協專業作傢。現任復旦大學教授、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傢協會主席。迄今齣版長篇小說《長恨歌》《啓濛時代》《天香》《匿名》等十三部、“王安憶中篇小說集”八捲、“王安憶短篇小說係列”八捲、散文集及論述等多部,約六百萬字。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藝作品奬、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奬、茅盾文學奬、魯迅文學奬、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奬、韓國李炳注國際文學大奬及香港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奬”等奬項,2011年獲國際布剋奬提名。部分作品有英、德、荷、法、西、俄、意、塞、日、以、韓、越、柬、泰、波蘭等譯本。2013年獲頒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
本書是作傢王安憶2014年5月應颱灣“餘光中人文講座”邀請,在高雄中山大學所做的三場文學講座輯錄。 參加座談的還有詩人餘光中和小說傢黃錦樹、駱以軍。三場講座緊緊圍繞“小說”這一文體展開,說明小說是什麼,小說能做什麼,或小說不能做什麼;小說自有其內在邏輯,小說傢依據小說的邏輯,以文字建構心靈世界,讀者依據小說的邏輯,去理解文本與現實世界的關聯;以《天香》為例,作傢王安憶講述瞭寫作過程中尋找故事與主題架構的過程,闡明小說如何處理故事和主題的關係;與詩人餘光中的對談中,聊到瞭馬爾剋斯、張愛玲、瀋從文,以及對諾貝爾文學奬的看法。三場講座不拘一格,精彩紛呈,氣氛熱絡。書中配有大量現場彩色圖片。本書由颱灣中山大學頂新人文藝術中心授權齣版,為大陸唯 一簡體中文版。
圖文 / 左叔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寫作是不可以教的事情。這種不可教,並不是遣詞造句等技術層麵的不可教,很多時候是立意視角方麵的不可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驗,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局限,而寫作的獨特性便是依附這些特質而存在的,縱使在初涉寫作的時候,我們都曾經走過...
評分圖文 / 左叔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寫作是不可以教的事情。這種不可教,並不是遣詞造句等技術層麵的不可教,很多時候是立意視角方麵的不可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驗,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局限,而寫作的獨特性便是依附這些特質而存在的,縱使在初涉寫作的時候,我們都曾經走過...
評分圖文 / 左叔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寫作是不可以教的事情。這種不可教,並不是遣詞造句等技術層麵的不可教,很多時候是立意視角方麵的不可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驗,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局限,而寫作的獨特性便是依附這些特質而存在的,縱使在初涉寫作的時候,我們都曾經走過...
評分圖文 / 左叔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寫作是不可以教的事情。這種不可教,並不是遣詞造句等技術層麵的不可教,很多時候是立意視角方麵的不可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驗,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局限,而寫作的獨特性便是依附這些特質而存在的,縱使在初涉寫作的時候,我們都曾經走過...
評分圖文 / 左叔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寫作是不可以教的事情。這種不可教,並不是遣詞造句等技術層麵的不可教,很多時候是立意視角方麵的不可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驗,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局限,而寫作的獨特性便是依附這些特質而存在的,縱使在初涉寫作的時候,我們都曾經走過...
挺好看的
评分隻有第一章還不錯,小說的邏輯和小說的主題那兩章卻有點敷衍。很多時候讀者問瞭很好的問題,但王安憶根本就沒有就主題迴答。最喜歡的是駱以軍講的。另外大陸來的兩個教授的發言真讓我對國內學術水平感到失望。
评分這就是本講座集,不是課堂,所以當作番外看就好瞭
评分【2019年第29本】這本書收錄瞭王安憶前輩在颱灣做的三場訪談,分彆講述瞭小說能做什麼,小說的邏輯,故事與主題。王安憶前輩講創作經驗非常真誠,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在這本書裏她以自己寫作的《天香》為例細緻講述瞭一個作者如何處理非個人經驗的寫作素材,給我帶來很多啓發,之前也和一個朋友在探討如何寫自己沒經曆過的事件,他提到瞭移情和想象力,當時還有點懵懂,但看到王安憶前輩的現身說法,確實有茅塞頓開的感覺。這本書因為是訪談集,內容是完全口語化的語言,易讀好懂,很適閤作為一本入門書籍,給那些喜愛寫小說卻又不清楚其間內涵的人。
评分真好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