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国盛
出品人:
页数:305
译者:
出版时间:2016-8
价格:4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811021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科普
  • 科学哲学
  • 科学
  • 吴国盛
  • 哲学
  • 科学人文
  • 社科
  • 科学
  • 知识
  • 探索
  • 方法
  • 真理
  • 观察
  • 实验
  • 逻辑
  • 推理
  • 证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 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作者简介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所著《科学的历程》出版近20年,仍是科普领域的畅销图书。此外还著有《技术哲学讲演录》《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目录信息

序 一
序 二
自序
第一章 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两种基本用法
科学:夷之长技
科学:来自日本的西方词汇
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小结
第二章 西方科学溯源:希腊理性科学
Science 的辞源及其演变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自由的学术:希腊科学的非实用性与演绎特征
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自然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小结
第三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科学形态
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第四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求力意志: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世界图景化:自然数学化与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第五章 西方另类科学传统:博物学
什么是博物学
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兴衰
博物学的当代意义
重建科学谱系
第六章 传统中国的科学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结 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意义就正是中国文化中缺失与追求的那一块内容。我觉得作者最后的总结实在精炼,在此原文附上,以飨诸君。 结语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日本学者西周时懋1874年用来翻译法文science时生造的一个词。随着西学东渐,这个词连同相应的知识、观念、制度一起传入...  

评分

三日读毕,痛快。此书可谓是吴先生多年来反思科学,反思现代性,关注博物学的集成之作。阐明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出现古希腊样式的理性科学,是因为两种文明的“人性理想”不同,前者求仁爱,后者求自由,其途径分别为礼教和科学,这根本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中国后来与西方迥异的...  

评分

评分

本书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意义就正是中国文化中缺失与追求的那一块内容。我觉得作者最后的总结实在精炼,在此原文附上,以飨诸君。 结语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日本学者西周时懋1874年用来翻译法文science时生造的一个词。随着西学东渐,这个词连同相应的知识、观念、制度一起传入...  

评分

有个朋友是吴教授的忠实粉丝,极力推荐这本书。平时对这种严肃的书是比较发怵的,但这本书让我颇有意外惊喜之感。行文毫无学术论文感,怎么说呢,是一种听讲座的感觉,娓娓道来,很自然地就看进去了。后来听朋友说,吴教授是北大的明星教授,课讲得特别好,也经常到校外演讲,...  

用户评价

评分

哪能到8.8分啊。。。。这书大量时间在讲词源和中西对比,没什么意义

评分

三日读毕,痛快。此书可谓是吴先生多年来反思科学,反思现代性,关注博物学的集成之作。阐明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出现古希腊样式的理性科学,是因为两种文明的“人性理想”不同,前者求仁爱,后者求自由,其途径分别为礼教和科学,这根本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中国后来与西方迥异的科学发展模式。从科学史溯源科学大(理知)、小(数理实验)传统,以更清楚地认识现代科学从哪里来,并在这一意义上为现代科学之弊提出了补完和纠偏的策略,即重新注入理性科学基因并拓宽博物学编史的视野。振奋人心也夯实了博物学纲领的合法基础。其中第三四章劲头很足,理出不少可以深入阅读思考的线索。还要再读柯瓦雷。

评分

超出意料,两天就翻完。比较通俗,大部分老调重弹,以至于有些部分看上去有凑字数之嫌,但对于不了解科学史的人来说算是一本不错的读物。另外,书中有些问题是太大了,以至于超出作者的驾驭能力,兹举一例:书中有篇名为“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但通篇没有从思想上说明唯名论与现代科学之间的理论关联,光举例唯名论者的科学贡献,这是不够的,因此只能拿吉莱斯皮《现代性的神学起源》中某段话来壮胆。

评分

12岁小朋友的科普读物,12岁就够了……

评分

这书和喜马拉雅里面的节目“科学简史”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我算买了两回……吴教授是我科普路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启蒙者,无论如何,感谢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