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直麵現今國人科學概念的誤區,即要麼把科學等同於技術,等同於促進生産力發展的工具,要麼把科學看成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智力成就。作者指齣:科學成為推動曆史發展的強大動力隻是十九世紀以後的現象,科學根源於希臘人對於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種十分罕見的文化現象。現代科學起源於 希臘科學的復興以及基督教內在的思想運動,對力量的追求、對自然的控製和徵服成為現代科學的主導動機。在數理實驗科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並無科學。在博物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有獨特且強大的科學傳統。
吳國盛,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係空間物理專業。1986年獲北京大學哲學係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專業碩士學位。1997年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最年輕的研究員。1995年起師從葉秀山教授在職攻讀西方哲學,199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9年迴到北京大學哲學係任教。所著《科學的曆程》齣版近20年,仍是科普領域的暢銷圖書。此外還著有《技術哲學講演錄》《現代化之憂思》《反思科學講演錄》《時間的觀念》等。
科學是什麼?按照作者吳國盛的理解,科學是源於古希臘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對於實物本質的探究,這種方式最早是純粹理性推理演繹的,後期結閤科學實證主義(理科實驗)以及結閤改造自然的訴求演化到近代科學。 所以“科學”本身是完全西方所舶來的概念,其産生與發展有其西...
評分要進行正確的思考,得有正確的邏輯。而進行正確的邏輯推演之前,概念清晰、準確、必要是前提。而吳教授的這本書就是為“科學”這個概念正本清源的。 閤格的現代公民是避免不瞭談科學的,不然怎麼在微博上吵過轉基因和中醫話題的敵對陣營的人。但吵不能隻是人身攻擊嘛,那多沒意...
評分有個朋友是吳教授的忠實粉絲,極力推薦這本書。平時對這種嚴肅的書是比較發怵的,但這本書讓我頗有意外驚喜之感。行文毫無學術論文感,怎麼說呢,是一種聽講座的感覺,娓娓道來,很自然地就看進去瞭。後來聽朋友說,吳教授是北大的明星教授,課講得特彆好,也經常到校外演講,...
評分三日讀畢,痛快。此書可謂是吳先生多年來反思科學,反思現代性,關注博物學的集成之作。闡明中國文化之所以沒有齣現古希臘樣式的理性科學,是因為兩種文明的“人性理想”不同,前者求仁愛,後者求自由,其途徑分彆為禮教和科學,這根本上的差異也就決定瞭中國後來與西方迥異的...
評分吳國盛教授的大作《什麼是科學》,一口氣讀下來甚是驚喜,有種相見恨晚之感,讀罷有種強烈的動筆的衝動。不敢說是書評,因為個人的認知完全在本書的知識範圍之內,對書中內容梳理一番,同時談一點感想,算是一個學習心得。 一、科學的起源:“求真”的科學與“求力”的科學 科...
這書和喜馬拉雅裏麵的節目“科學簡史”基本內容是一緻的,我算買瞭兩迴……吳教授是我科普路上的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啓濛者,無論如何,感謝他
评分一個哲學係教授,秉著盲人摸象的精神,以純黑盒的方式描述科學,想獵奇的可以看一下。總結教訓,買書之前一定要先看作者介紹
评分科學史類型的曖昧迴答,係論文拼湊而成,不夠連貫。學到瞭一些新的名詞。
评分請把名字改成《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謝謝
评分主要講的是科學的曆史,追本溯源,關於古希臘的內容差不多占瞭一半,既講科學,又講哲學,讀起來一點也不悶。之後是基督教創世思想的影響,使科學從內在研究走嚮為我所用和對世界對改造。而中國人講究學以緻用,跟希臘人對知識的認識又本質區彆,另外中國人講究天人閤一,所以沒有走嚮現代科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