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生于莫斯科,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后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一八四一年,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人决斗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活动虽然不长,但对俄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鲁迅评价他是“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长诗《童僧》《恶魔》等。
本书的主人公毕巧林是一名到高加索服役的贵族青年军官。他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不满世俗现实,却又找不到生活目标,精神空虚,因而养成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到处惹是生非,把非凡的才智和旺盛的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恋爱游戏和冒险行动中。他的自私冷酷给他人造成了巨大不幸,自己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乐趣,反而加深了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毕巧林是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的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形象。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社会心理内容、多维的叙事结构和精确优美的语言风格成为俄罗斯文学的不朽杰作。
贵族青年军官毕巧林去高加索一个产矿泉水的疗养地服役,遇到一个令人很讨厌的士官生格鲁什尼茨基。有一公爵夫人带了独女梅丽公爵小姐也在那里疗养;那士官生拼命讨好追求梅丽;梅丽只是敷衍实际对毕巧林有意。毕巧林为了教训已升为军官的格鲁什尼茨基,假意接近梅丽,梅丽却真...
评分当我还是一名公司男的时候,在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一本《当代英雄》。只知道这是本名著,而且很薄,属于差旅便携式。 于是,这本书跟着我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的峡谷雪山之间游荡了一个月。最后一程的滇桂线上,在火车隆隆中我看完了它。在阳朔休整的几天时间里,迅速重温了一遍...
评分 评分我一直觉得,没有任何媒介和理由产生的惺惺相惜最容易感动人。比起那些比较权利,外貌,瞻仰短暂的激情得来的光明的未来的爱情更值得鼓吹。 所以我真的很痛恨毕巧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得到一个姑娘,就偷走了贫苦的人的爱马。阻拦了人马之间...
评分我对书的评判标准比较简单,即是否感同身受。《当代英雄》和《人性的枷锁》两本书,莱蒙托夫和毛姆,他们用笔写出了我所难以描述的那种心情,故十分喜欢。
评分爱情,决斗,冒险,多余人,俄罗斯垮掉的一代?
评分两年前读的第一感受是毕巧林是贵族版Catcher In the Rye。 两年后依然如此感受。莱蒙托夫分了几个不同的部分来刻画毕巧林。最喜欢的一个部分还是马克西姆上尉叙述的毕巧林,多年后与之相逢聊天终结者模式开启丢了一句"各人有各人的道"。 毕巧林的笔记这部分的自白更为直观一点,"我这人并不清楚的期待着我的是什么时候,总是愈发大胆的行进。早知道,是不会发生什么比死亡还要糟糕的事情的,而死神是谁也躲不开的。"
评分我对书的评判标准比较简单,即是否感同身受。《当代英雄》和《人性的枷锁》两本书,莱蒙托夫和毛姆,他们用笔写出了我所难以描述的那种心情,故十分喜欢。
评分在尝试过爱情,荣誉和宿命论者和宗教的蛊惑之后依然选择自我扬弃的人,贵在从没有试图为自己存在或不存在而寻找什么合理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