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生于莫斯科,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后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一八四一年,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人决斗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活动虽然不长,但对俄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鲁迅评价他是“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长诗《童僧》《恶魔》等。

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俄] 米哈伊尔·莱蒙托夫
出品人:
页数:159
译者:力冈
出版时间:2016-9-1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160747
丛书系列:企鹅经典
图书标签:
  • 莱蒙托夫 
  • 俄国文学 
  • 俄罗斯文学 
  • 小说 
  • 多余人 
  • 俄国 
  • 俄罗斯 
  • 文学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的主人公毕巧林是一名到高加索服役的贵族青年军官。他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不满世俗现实,却又找不到生活目标,精神空虚,因而养成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到处惹是生非,把非凡的才智和旺盛的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恋爱游戏和冒险行动中。他的自私冷酷给他人造成了巨大不幸,自己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乐趣,反而加深了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毕巧林是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的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形象。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社会心理内容、多维的叙事结构和精确优美的语言风格成为俄罗斯文学的不朽杰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形象是沿着拜伦式的英雄一路发展下来的,即指那些经历过人生重创,对于世界有清醒的意识,却无法在这个世界施展拳脚,又因他人的不理解或厌弃而痛苦不堪的典型。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到莱蒙托夫《当代英雄》里的毕巧林,一个变化就是从游戏人生到彻...  

评分

当我还是一名公司男的时候,在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一本《当代英雄》。只知道这是本名著,而且很薄,属于差旅便携式。 于是,这本书跟着我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的峡谷雪山之间游荡了一个月。最后一程的滇桂线上,在火车隆隆中我看完了它。在阳朔休整的几天时间里,迅速重温了一遍...  

评分

不得不说莱蒙托夫的文笔有种莫名的吸引力,即使是读着译本思维也不由得被牵着走了。如果说在读“我”的叙述时还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到毕巧林的日记部分时我已经完全地融入进去了,把自己当成了当事人之一。一边看一边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我是毕巧林,我也会像他一样...  

评分

我一直觉得,没有任何媒介和理由产生的惺惺相惜最容易感动人。比起那些比较权利,外貌,瞻仰短暂的激情得来的光明的未来的爱情更值得鼓吹。 所以我真的很痛恨毕巧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得到一个姑娘,就偷走了贫苦的人的爱马。阻拦了人马之间...  

评分

当然,在本书中,“英雄”是指一个时代中的典型形象的刻画,重点在于其普遍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或许并不认为毕巧林罪大恶极,反而以一个“清醒人”来塑造他,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的那样。毕巧林清醒的、理性的考查了当代社会人们存在的价值,但并未找到答案,所以就以一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明白为何主流观点把毕巧林、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一类人称为“多余人”。如果他们是“多余人”的话,那么世上一切真诚地面对自己、苦苦思索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却苦苦得不到答案的人,都是“多余人”;而其他人,就是那些世故圆滑、精明虚伪、根本没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存疑的人,就比“多余人”更多余了。也罢,世人还是喜欢用纯粹的世俗道德价值观来评价一个人,即使这个人是小说中虚拟的人物,因为这样的评判最省事、对自己也最有利。在我来看,我认为毕巧林虽然算不上值得我效仿的榜样,但是他的强大、他的真诚,却值得我为他保留内心对他最大的敬意。莱蒙托夫称毕巧林为“当代英雄”,绝不是反讽。

评分

毕巧林日记:“我在青春年少时是爱幻想的:我喜欢轮流欣赏不安分的、火热的想象力为我描绘的时而阴暗时而光辉灿烂的景象。可是这给我留下什么呢?——只有疲惫,好像是黑夜里跟幽灵进行过一场搏斗,再就是充满悔恨的模模糊糊的回忆。在这种无益的搏斗中,我耗尽了心灵的热火劲儿和现实生活所必需的毅力。我是在思想上经历过现实生活之后,进入现实生活的,所以我感到乏味,厌恶,就像一个人在读一本早已熟悉的书的拙劣的仿本。”

评分

翻版拜伦

评分

在尝试过爱情,荣誉和宿命论者和宗教的蛊惑之后依然选择自我扬弃的人,贵在从没有试图为自己存在或不存在而寻找什么合理性。

评分

男人怎么作践女人和马的故事。但我也不同情这里面的女人,唯独为被毕巧林耗死又被哥萨克窃去马鞍的那匹马流下了眼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