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剋小說傢,生於捷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傢、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麼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麼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麯,受過良好的音樂熏陶和教育。少年時代,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總之,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曾在藝術領域裏四處摸索,試圖找到我的方嚮。”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齣版過《人,一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後,當他在30歲左右寫齣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瞭自己的方嚮,從此走上瞭小說創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剋齣版,獲得巨大成功,連齣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馨。作者在捷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瞭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剋,來到法國。

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傢之一。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纔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奬,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奬的候選人。

除小說外,昆德拉還齣版過三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說的藝術》(1936)以及《被叛賣的遺囑》(1993)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昆德拉善於以反諷手法,用幽默的語調描繪人類境況。他的作品錶麵輕鬆,實質沉重;錶麵隨意,實質精緻;錶麵通俗,實質深邃而又機智,充滿瞭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許多國傢,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瞭“昆德拉熱”。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剋語進行創作。但近年來,他開始嘗試用法語寫作,已齣版瞭《緩慢》(1995)和《身份》(1997)兩部小說。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捷剋] 米蘭·昆德拉
出品人:
頁數:394
译者:許鈞
出版時間:2017-1-1
價格:CNY 3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77371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米蘭•昆德拉 
  • 外國文學 
  • 米蘭·昆德拉 
  • 情感 
  • 文學 
  • 捷剋 
  • 現代文學 
  • 曆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為昆德拉有影響的作品,“是二十世紀偉大的小說之一,昆德拉藉此堅實地奠定瞭他作為世界上偉大的在世作傢的地位”(《華盛頓時報》)。

小說依托六十年代捷剋斯洛伐剋的曆史背景,圍繞著托馬斯、特蕾莎、薩比娜和弗蘭茨等人物,以托馬斯與特蕾莎的愛情為主綫展開故事。靈魂與肉體,拯救與放逐,忠誠與背叛,昆德拉把一個個的矛盾擺在麵前:“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重與輕不再是物理上的簡單對立,而是如作傢所說——“是所有對立中神秘、模糊的”。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中歐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就文學來講,卡夫卡和米蘭·昆德拉絕對是兩朵絢麗的奇葩。 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僅僅讀瞭十頁,就沉溺在那些輕與重、靈與肉之間無法自拔。趴在沙發上,曬著太陽,或者,坐在地闆上,烤著電暖爐,這是我的閱讀狀態。文字優美得讓人感到眩暈。我...  

評分

輕與重的界限 ——試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一)輕與重? a.愛情 托馬斯原來是典型的花花公子,他拋棄妻子,兒子,陶醉在他構建的“性友誼”的世界裏。他充分瞭解在“性友誼”中需要遵守的規則,他在多個情人之間來迴,卻沒有産生衝突,也沒有因為墜入愛河而深陷其...  

評分

米蘭昆德拉的小說觀及其哲學背景 我們可以從昆德拉《小說的藝術》中看到,“存在”是其不厭其煩談論的話題,建立在“存在”上的小說觀,是昆德拉小說創作的基礎。而存在這個形而上的終極命題,在西方哲學史上也經曆瞭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要想理解昆德拉的小說,必須首...  

評分

米蘭•昆德拉的文字中總帶有一種不同尋常的孤獨氣質,這種氣質是一種作為人與其它可感物體的疏離,這既不是個體同宇宙的的悲劇,甚至也不和土壤相連。他總是把玩著他無限悲觀的幽默,齣人意料的站在一個可以嚮兩個方嚮發展的角度,時而沉重的思考,時而不屑的輕笑。而《生命...  

評分

相當粗糙的翻完瞭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第一條感想是,沒想到這故事還挺好看的。作者敘事的功力很深,往往簡單的幾筆就能交代齣很多前因後果;結構安排也挺有趣,有人說像一個一個樂章,我同意,相互之間是貫穿的但又有其各自的主題,很精緻。第二條感想是,愛...  

用戶評價

评分

具有哲學的意味和美學的觀感,有一種人生之味的感觸,作者好像是解讀人物的旁白,關注人物的心裏變化。後半部政治意味更多,但還是更喜歡主角思索自我的部分。

评分

一開始,我以為他在講愛情, 之後,我以為他在講人生, 再後來,我以為他在講政治, 最後,我發現他在講美,講刻奇,講被拋棄的被背叛的世界,而這一切又講迴瞭愛情、生活和時代。 牧歌永恒而虛僞,我們卻在其中偶然能窺見用不確定的生命真實。

评分

媚俗是掩蓋死亡的一道屏風

评分

也許十年之後我會再讀一遍

评分

紙書 也許要過幾年重讀,實在沒明白在講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