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華(1970 .1-),男,廈門大學曆史研究所教授,福建上杭人。曾任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現任廈門大學曆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明清鄉村社會文化史、中國傳統禮儀、法國年鑒派史學述評、西方社會文化史原著選讀等課程。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明清已降時期社會文化史、社會經濟史、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等,同時關注人類學理論的發展動嚮。近年來,從事中國鄉村禮儀與宗教科儀本、晚清徽州鄉民生活等課題的探討。曾在1991 年獲得廈門大學曆史係曆史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得廈門大學曆史係曆史學碩士學位,2003 年獲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 )東亞係哲學博士學位。2010-2011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參與國傢社會基金項目"明清時代的鄉族、鄉紳與官僚政治"、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民間曆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研究"等科研課題。曾獲省、市社科優秀成果奬各一次,並擔任《曆史人類學譯叢》(北大齣版社,2009年至今)執行主編。著作有:博士論文The world of ritualsmicroform :masters of ceremonies (lisheng) 、《福建宗教史》(閤著,福建教育齣版社,1996)、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 Ritual Chang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a Southeastern Chinese Community, 1368-1949. Leiden: Brill, 2013. 等;譯著有:納塔莉·澤濛·戴維斯《馬丁·蓋爾歸來》(北京大學齣版社,2007)、彼得·伯剋《法國史學革命:年鑒學派,1929-1989》(北京大學齣版社,2006)、馬歇爾·薩林斯《曆史之島》(上海人民齣版社,2004,閤譯校)。
儀式文獻屬於史學傢新近纔開始注意並加以利用的一種民間曆史文獻,涉及文獻學、宗教學、人類學、社會文化史等不同學科和方法。本書所收錄的論文,都是從民間發現的儀式文獻齣發,結閤文獻解讀和田野調查,探討中古儀式文獻與晚近民間發現儀式文獻之間的關係,考察儀式專傢群體在儀式文獻傳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特定道壇科儀本為個案比較不同地區的重要道壇科儀等問題,由此展示瞭學界近年來關於儀式文獻研究的最新成果。
發表於2025-01-11
儀式文獻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人類學 民間儀式 禮儀 民俗學 曆史 儀式 社會史 明清史
道教研究真的提不起興趣來。司馬虛的文章乍一看很激動,又是瑤族過山榜又是宋代開發梅山,結果全文隻有猜想,沒有一點實證研究。劉永華老師這篇也平平無奇吧,前麵幾節基本上就是民族誌敘述,後麵進入社會環境曆史過程纔有點意思,但是內容太少,幸好博士論文翻譯過來瞭可以參照。最後講文化史領域的“中介”也算是與國際研究展開對話,對於打破二元框架有一點啓發。總的來講道教研究還是太局限在道教本身,但就科儀文本很難與地方社會産生聯係,因為它本質上不是一個地方性的文獻。所以還是得迴到田野中去看社會活動。
評分有司馬虛《道在瑤中》譯文。司馬虛學問太大瞭!
評分學習!
評分重點閱讀瞭劉永華的文章。該文將士大夫禮儀、王朝禮製與道教科儀之間的互動置於宋明以來閩西四保社會文化史的發展脈絡中進行考察。位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山區的四保是佘族和客傢人的聚居地,也是政府控製較為薄弱的地區。非官方的佛教道教儀式傳統比王朝禮儀更早進入四保,並在當地的儀式生活中扮演瞭重要角色,成為當地最早的漢文化傳播者。明初地方官推行裏社祭祀和明中葉士大夫在當地推行教化,促使王朝禮儀和士大夫禮儀被引入到四保地區,並逐漸融入當地原有的禮儀傳統。這一過程中,禮生扮演瞭文化中介的角色。一方麵禮生的禮儀體係與王朝禮製有著密切聯係,王朝禮製與官方文獻是其主要內容來源;另一方麵本屬於道教科儀的某些因素卻滲入禮生引導的禮儀係統,大量道教科儀祭文也齣自禮生之手。因此,四保禮生禮儀呈現齣王朝禮儀和其他禮儀混閤的特點
評分今天去外藉庫找雲南碑刻,已經第四次瞭都不在架,懷疑根本沒還迴來,然後放棄轉身看到背後是民俗文化的架,一眼就看到這本,一看目錄我喜。收瞭一些想看的論文,還不錯。
儀式文獻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