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但心思之用更在于人生问题之研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与《人心与人生》等。
发表于2025-03-30
中国文化要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人类文化通常以宗教为开端,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又以宗教为中心。宗教是道德,礼俗,法律的寓所。在西方,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会被视为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宗教有统摄凝聚作用,它使得不同的人因着共同的信仰而走到一起来。宗教也有驯服的作用,它使得人心归顺,使得人克制内心...
评分梁先生确实是一个新起点,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新起点。 其一、揭开了中国文化活力之根源,并回应西方; 其二、身体力行乡村建设,立乱世而不移志。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回归孔孟,安置心灵; 2、从孔孟之精神出发看现代社会中的新伦理,形成新共识; 2、从族群整体竞争...
评分 评分《中国文化要义》读书总结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说:“解决中国之问题,必先认识中国之问题,认识中国之问题,即必得明白中国社会在近百年所引起之变化及其内外形势,而明白当初未曾变的老中国,又为明白其变化之前提。”梁先生的这本书写于1942年到1949年,其社...
评分中国人宗教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法律中相关个人物权债权问题,好像一直为中国人所忽略。但是中国人伦理观发达,我们对待伦理关系中的各个对象做情感认同对象处理,而不是理性思考对象。梁老说得好:“伦理社会其间关系准乎情理而定。”所谓情理者,我个人观点认为它...
图书标签: 国学 梁漱溟 中国文化 大师 人生 看一半弃了 文学 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要义》被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中国缺的是民主本身,还是西洋近代国家那样的民主?
用相见恨晚形容读此书心情真是恰如其份!此前一直以为鲁迅和林语堂是挖掘中国国民性的两个巅峰,读了梁漱溟之后才知道天外有天,虽然文笔艰深,学术性相当晦涩,但学贯中西的视野和剖析深度不愧为一代国学宗师,对中国文化的优缺点看的特别透彻,明察秋毫高屋建瓴,有助于解开大量中国特色乱象的谜团
评分用相见恨晚形容读此书心情真是恰如其份!此前一直以为鲁迅和林语堂是挖掘中国国民性的两个巅峰,读了梁漱溟之后才知道天外有天,虽然文笔艰深,学术性相当晦涩,但学贯中西的视野和剖析深度不愧为一代国学宗师,对中国文化的优缺点看的特别透彻,明察秋毫高屋建瓴,有助于解开大量中国特色乱象的谜团
评分用相见恨晚形容读此书心情真是恰如其份!此前一直以为鲁迅和林语堂是挖掘中国国民性的两个巅峰,读了梁漱溟之后才知道天外有天,虽然文笔艰深,学术性相当晦涩,但学贯中西的视野和剖析深度不愧为一代国学宗师,对中国文化的优缺点看的特别透彻,明察秋毫高屋建瓴,有助于解开大量中国特色乱象的谜团
评分用相见恨晚形容读此书心情真是恰如其份!此前一直以为鲁迅和林语堂是挖掘中国国民性的两个巅峰,读了梁漱溟之后才知道天外有天,虽然文笔艰深,学术性相当晦涩,但学贯中西的视野和剖析深度不愧为一代国学宗师,对中国文化的优缺点看的特别透彻,明察秋毫高屋建瓴,有助于解开大量中国特色乱象的谜团
评分用相见恨晚形容读此书心情真是恰如其份!此前一直以为鲁迅和林语堂是挖掘中国国民性的两个巅峰,读了梁漱溟之后才知道天外有天,虽然文笔艰深,学术性相当晦涩,但学贯中西的视野和剖析深度不愧为一代国学宗师,对中国文化的优缺点看的特别透彻,明察秋毫高屋建瓴,有助于解开大量中国特色乱象的谜团
中国文化要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