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卡西希克 Lou Kasischke,美国作家,他对山脉和高山耐力运动的持久的爱,令他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七个大洲的许多偏远地区。
洛的教育包括商业学士学位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洛对风险,风险评估,以及承担和管理风险的概念着迷。对于以财务分析和法律为 中心的职业,他也成为注册会计师,并获得了高级法学硕士学位。
这部分洛的生活是他几十年狂热登山生涯的自然延伸。这也解释了他的观点和重要的目的,导致他仔细检查,分析和解释珠穆朗玛悲剧的经验,从事实出发,而不是耸人听闻和不切实际。
译者 王敏慧,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曾就职于以色列驻华大使馆,现就职于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对犹太文明及中东历史多有研究。译有《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著作。
1996年5月10日,8名登山者在珠峰峰顶附近丧生,这是人类攀登珠峰史上的最大山难。路·卡塞克斯目睹了事件全过程,他在《狂风过后》首次向我们讲述了这起山难背后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例如登山者们为什么会在狂风袭来时措手不及。我们也能从书名《狂风过后》中捕捉到彼时发生在卡塞克斯身上的故事。在危急关头,是爱情挽救了他的生命。
1996年春天,路·卡塞克斯加入了由著名登山者罗伯·霍尔组建的珠峰探险队。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接受来自体力和精神的双重挑战,去和岩石、积雪、冰块、雪崩以及极高海拔做抗争。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其实他已经站到了“人间地狱”的门口。出发六周后,他们迎来了一个更大的挑战:时间不够用了。经过讨论,他们决定继续攀登,因为他们觉得这可能是这辈子唯一能登上峰顶的机会。结果有的人挑战成功,有的人却付出了生命。这是珠峰攀登史上最大的一起悲剧。
事后,路写下了这起事故的全过程,但16年后这本书才开始出版发行。他在书中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悲剧本身,他解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众所周知,每个讲故事的人都或多或少会加入一些主观色彩,他讲的故事和其他幸存者说的故事有很大出入,真实性有待考证。另一个是关于他返家的故事。这是个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它告诉我们当面临抉择时,应该去哪里寻找内心力量。他在书中提到了妻子桑迪在事后对他的爱与支持,还提到了他在狂风过后听到的声音——内心的声音。《狂风过后》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反响,获奖无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概人本性中就有对山水,对大自然的的向往与热爱,我也喜欢攀登,时不时会跟着户外小伙伴一起去山林间穿梭,累得吭哧吭哧地爬到山顶上,然后来一身臭汗地钻到睡袋里。每次累得虐得不要不要的,扬言说下次再也不去了,然而下次又活生生给自己打脸,如此乐...
评分这本《狂风过后》记载了1996年的一次山难,是当时攀登珠穆朗玛峰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灾难。作者以一位劫后余生者的回忆,记录整个攀登的过程和灾难发生时的遭遇,很真实也很沉重。 征服一座座高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不仅仅在于享受登顶瞬间的荣耀和梦想实现的满足感。更值得回味...
评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概人本性中就有对山水,对大自然的的向往与热爱,我也喜欢攀登,时不时会跟着户外小伙伴一起去山林间穿梭,累得吭哧吭哧地爬到山顶上,然后来一身臭汗地钻到睡袋里。每次累得虐得不要不要的,扬言说下次再也不去了,然而下次又活生生给自己打脸,如此乐...
评分一个幸存者讲述一个爱的故事 攀登珠峰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运动。截至当下至少有275人在攀登珠峰时遇难,占试图攀登珠峰峰顶总人数的1/4。因海拔太高,那些无法运输下山或卡入裂缝冰崖下的遗体,就只能留在那里成了“路标”。其中,最著名的山难当属1996年的珠峰雪崩。各类资料虽...
评分2017年、那时年轻气盛甚至让我们忽略了未知的可怕和家人的等待……《书名》96年珠峰灾难_幸存者自述
评分标记6月29在读,应该是我读的最快的一本书了。外国人名还是记不住,人物对不上。读完了才发现书的最后有“主要人物”名单。
评分急于求成容易犯错,衡量每一刻继续还是放弃真的很重要。小说如果弱化一些铺垫,多讲一讲登山时候的所见以及心理活动,感觉会更好一些。这种极限运动真的是一步不能踏错,也很庆幸作者理智地选择放弃
评分来自亲历者不一样的解读,没看过其他的版本,但是觉得 这个更加真实,在距离登顶只差几十米的距离,选择放弃,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把登山当做一种纯粹的挑战自我,心里有太多的羁绊,往往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评分96珠峰山难,人祸大于天灾,天灾只是阻碍了救援,而人祸从一开始就让他们踏上了不归路。相对南坡这五个遇难者,北坡那三个遇难印度人的经历也令人关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