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出的标志

庶出的标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品人:
页数:233
译者:金衡山
出版时间:2017-8-1
价格:4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74357
丛书系列:纳博科夫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纳博科夫 
  • 小说 
  • 外国文学 
  • 美国 
  • 美国文学 
  • 俄国文学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长篇小说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后第一部长篇小说,中文版首发。

一场文字的瘟疫,幻想和怪念的产物。

一颗充满爱意的心的跳动,情感被挟持之后饱受折磨。

一个荒诞的警察国家,浑噩无知又胡作非为的国民通性。

小说的背景置于一个荒诞不经的警察国家,人们信奉埃克利斯主义,追求整齐划一的埃特盟(普通人)式生活,浑噩无知又胡作非为是国民的通性。主人公克鲁格是该国的精英知识分子,享誉海外,为了让他为新政权背书,独裁领导人巴图克百般尝试却不得法,最后挟持了克鲁格幼小的儿子,通过这一小小的“爱的杠杆”,撬动了固执的哲学家。小说的主题是克鲁格那颗充满爱意的心的跳动,在妻子病逝、儿子被挟持后,他强烈、温柔的情感饱受折磨。

《庶出的标志》是一部越读越有味的作品。正如纳博科夫所言,“一旦我真的再次浏览我的作品,带给我最大愉悦的是那些隐藏着的主题在路边发出的细声细语。” 因此,一千个读者可以从这部小说中发现一千个亮点。

纳博科夫本人在前言中说明:“庶出的标志”(bend sinister)一词指的是从盾徽右上方到左下方的对角斜纹(通常,但是不很准确,有表示私生子的含义)。选择这个标题是想暗示一种被折射破坏的线型轮廓,一幅镜中的扭曲图像,一次生活的错误转向,一个怪诞邪恶的世界。……就像我的另一部小说《斩首之邀》——与现在这部小说倒是有着明显的关联——一样,把《庶出的标志》和卡夫卡的作品或者是奥威尔的陈词滥调不加分析、不动脑子地比较只会证明,做这种比较的人既没有读过那位伟大的德语作家,也不可能读过那位二流的英国作家。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一如既往,纳博科夫在小说中玩起了他游刃有余的文字游戏。在巴图克格勒,盛行一种文字世界的传染病,文字被疯狂地、不恰当地扭曲了。 英语构成了小说主体,但书中大量涉及法语、拉丁语、日耳曼语、斯拉夫语和杂糅各种语言的作者自造语。人物所说的语言代表了各自的身份背景:...  

评分

一如既往,纳博科夫在小说中玩起了他游刃有余的文字游戏。在巴图克格勒,盛行一种文字世界的传染病,文字被疯狂地、不恰当地扭曲了。 英语构成了小说主体,但书中大量涉及法语、拉丁语、日耳曼语、斯拉夫语和杂糅各种语言的作者自造语。人物所说的语言代表了各自的身份背景:...  

评分

评分

(本文是允酬一位良友而写,正式的完稿怕要很久以后。主动承诺所带来责任的主要好处,即是不至于拖到西天万里遥...一笑) 关于小说 故事是有趣的,风格化足够强。撑起故事架构的是两部分:纳博科夫家庭的政治信仰和知识体系。 纳博科夫家的政治信仰属于俄国化的“古典自由主...  

用户评价

评分

刚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去面试一个外国文学编辑,她说,觉得纳博科夫的文字比较平实直接。。。我一下子就昏古去了。。。:)

评分

到达美国后的第一部长篇,清晰可见对苏政权的心有余悸与鄙弃厌恶,书名寓意“一次人生的错误转向,一个怪诞邪恶的世界”,反派巴图克集所有丑陋残忍于一身,在整个架空式的寓言里,爱用回文的习惯证实他是“一幅镜中的扭曲图像”,是挂在墙上的小丑,是黑暗世界的回声与虚幻;纳博科夫为了撇清与偶像之间的关系,在前言中极力鄙视联想起卡夫卡的读者,但这个发生于专制政权下荒诞古怪的故事,其永恒的意义很难让人不想起卡氏的前瞻性;“双关语是文字瘟疫”,纳博科夫以近乎疯狂的执念玩味文字,各种头韵、尾韵、回文、戏仿,夹杂着法语德语俄语拉丁语以及他自创的语言,用现在时演绎莎翁剧,以文本消解梅尔维尔的《白鲸》;重重意象的背后是极度的愤懑心碎,那些小心回想起刻骨铭心的温柔拥抱,那些撕心裂肺的与悲剧同步发生的诸多细节。

评分

真苦

评分

写的很“高级”,戏剧性较弱,到处都是文字游戏。

评分

有可能是纳氏最好的作品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