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1952—1997)
1952年生於北京。1968年到雲南插隊。後在山東轉插,做過民辦教師。1973年在北京當工人。
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本科,1986年獲得美國匹茲堡大學碩士學位。1988年迴國,曾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辭職,成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
在當代中國作傢中,從沒有人像他那樣獲得數不清的贊譽和追捧,從沒有人像他那樣有無數青年自願充當其“門下走狗”。他的小說為讀者貢獻瞭現代漢語小說前所未有的閱讀快感,他讓人們看到瞭一個完全不同的彆樣的世界;他的雜文,幽默中充滿智性,為讀者打開一條通嚮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輕人奉為精神偶像。
他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亦是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奬項“颱灣《聯閤報》文學奬中篇小說大奬”的中國大陸作傢。
代錶作有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小說《黃金時代》《革命時期的愛情》。其中《黃金時代》《未來世界》分彆獲第13屆、第16屆《聯閤報》文學奬中篇小說大奬;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奬。
王小波雜文精選集,逝世二十周年精裝紀念版!
幽默中充滿智性,扛起一麵自由、獨立、理性的精神旗幟!——“我覺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氣質,是天生的。”
“我已經四十歲瞭,除瞭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彆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說過,你在傢裏,在單位,在認識的人麵前,你被當作一個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個沒人認識你的地方,你可能會被當成東西對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當成人,不是東西,這就是尊嚴。——柴靜
【內容簡介】
本書為王小波的雜文代錶作,王小波終其一生思考著並快樂著,他以獨有的調侃的筆調完成瞭對自由與理性的反思與書寫。書中對女權主義、科學與迷信、同性戀、小說創作、知識分子等話題進行剖解,展現瞭一座智性的迷宮,讓讀者從他那裏學會如何獨立而自由地思考,真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應有的尊嚴與自由。這種觀點在上世界九十年代點爆瞭一代人的青春,放在當下,依然具有鮮活的感染力。
【編輯推薦】
★王小波自由、理性的代錶作——一杆“敢於無視生活設置”的精神旗幟。
★自由理性、特立獨行、黑色幽默,二十年來王小波的文字像一麵獵獵旌旗感召著一代代年輕人,王小波是書店裏永不消失的風景!
★王小波全部作品的獨傢授權!
★李銀河老師,親自校勘全稿,並作序追憶對王小波的思念之情。
★王濛、王朔、李敬澤、章詒和、徐則臣、徐浩峰、麥傢、馮唐、柴靜,諸多文壇名傢傾情推薦,緻敬王小波。
我竟然辦理瞭一個圖書館的藉閱證。你要知道,2001年左右,基本上全國縣級的圖書館是無人光臨的。那會兒的圖書館還是小抽屜找卡片,讓圖書管理員到書庫裏找書的,所以你根本沒有機會像很多圖書館一樣開架藉閱。但即使是這樣,我還是讀瞭很多書,而且驚奇的發現,很多90年...
評分王小波曾經寫瞭一篇文章,叫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愛戴。文章是這樣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我已經四十歲瞭,除瞭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彆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
評分有人欣賞他雜文的譏誚反諷,有人享受他小說的天馬行空,有人贊揚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獨行。但他隻是在自己留下的《沉默地大多數》扉頁上寫道: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
評分朋友說,她看瞭《黃金時代》沒感覺這小說好在哪裏。我告訴她這是王小波最好的一部作品,她錶示很不解。她問,這部小說好在哪裏,錶達瞭什麼意義瞭嗎?我說你不覺得很有幽默感嗎?她說幽默感隻是一種手法,哪能說明他的內容呢。 在大學時代,我一度迷戀王小波和王...
評分我竟然辦理瞭一個圖書館的藉閱證。你要知道,2001年左右,基本上全國縣級的圖書館是無人光臨的。那會兒的圖書館還是小抽屜找卡片,讓圖書管理員到書庫裏找書的,所以你根本沒有機會像很多圖書館一樣開架藉閱。但即使是這樣,我還是讀瞭很多書,而且驚奇的發現,很多90年...
不會有人不喜歡王小波吧?!
评分不會有人不喜歡王小波吧?!
评分第一,這本書大部分內容和沉默的大多數重復;第二,這本書後小半本講的是書評,個人覺得沒有前半本散文精彩。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小波對於有趣無趣的敘述,雖然我覺得他有點harsh,但是他真真是個有趣的人。兩天看完瞭這本書,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羅素先生一句集大成的話: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我的思考:多元參差,好壞參差,有趣無趣參差,以及各種對幸福詮釋)後來小波說“我常聽人說,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有趣的事。人對現實世界有這種評價恐怕不能說是錯的,問題就在於應該做點什麼。有些人去開創有趣的事業,有些人去開創無趣的事業。前者以為,既然有趣的事不多,我們纔要做有趣的事。後者經過這一番感慨,就自以為知道瞭天命,此後闆起臉來對彆人說教。” 他所認的有趣在我看來就是對知識的好奇心,以及創造的積極吧。
评分小波是從理工男轉型的文學傢,作品總是感性與理性並存,很難得。在《沉默的大多數》裏我已經領略過他的智慧、理性和想象力,在這一本書中有瞭更深的感悟。況且小波作品的創作年代已經是二三十年前瞭,依然切閤當下這個時代,若他還活著,他應該會是這個時代最清醒的哲人。
评分90年代發錶的文章,對當下社會仍有藉鑒意義,文字的力量可見一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