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宁·里德(Henning Ritter) 著
德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哲学家约阿希姆•里德之子,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著有《长长的影子》《笔记本》《征服者:20世纪的思想家》等作品,曾获2011年莱比锡图书奖。
周雨霏 译
德意志日本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特聘讲师。研究方向为20世纪德国社会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
莱比锡图书奖得主经典哲学著作;20余位欧洲哲学家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四个著名思想实验,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感被距离拉伸时,必然会挥发、黯淡,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灾难,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身边的义务。
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巴尔扎克、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启蒙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荣格等文学与思想巨擘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掀起了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莱比锡图书奖得主经典哲学著作;20余位欧洲哲学家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四个著名思想实验,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
评分无处安放的同情,只不过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
评分 评分 评分汉宁·里德生于1943年的西里西亚,父亲为明斯特的哲学家约阿希姆·里德(Joachim Ritter)。他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艺术史、哲学与古典学,翻译出版卢梭作品集,在六七十年代西柏林的知识分子圈子里颇为活跃。虽然汉宁·里德没有选择从事学术研究,甚至未取得学位(除了汉堡大...
引用和分析的思想者都是我感兴趣的,同时唤起了我重新再读一遍卢梭的欲望(无论是思想、生活追求、情感经历、教育理念,甚至音乐方面,卢梭都太值得细品了)。书中列举的几个道德思想实验,都可以与这次疫情现实情况有所对应,在良好讨论的环境下,这本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
评分其实更像是一本读书笔记。作者以几个有趣的切入点,来探讨道德哲学的问题,不过所有的论据与观点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启蒙时代思想家的思想,包括卢梭、亚当·斯密,狄德罗、巴尔扎克等人,其中关于卢梭的观点稍多一些。实际上内容与副标题还是有些距离,虽然事实上的全球化早已经开始,但近几十年的矛盾更为突出。作者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欧洲的移民问题还没有特别突出。时至今日,如果作者重写此书,相信应该还有更多和更深刻的东西。人类在空间上越来越近,所引发的道德观念与标准也在不断冲突,产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方面是物质利益的导致的淡化,另一个则是共同道德理念的所产生的共情,但二者迄今以融合,欧洲移民问题最为典型。本书的翻译不错,但所有的哲学类书籍都是一个德性:把简单地问题复杂化……
评分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灾难,是因为我们不愿承担身边的风险
评分读不懂。。期待下次再见
评分2020-2-10(2020-21)第四部分仿佛开启了另一本书,从哲学聊到了八卦(不是)。哲学思辨就是这样,每一句都在理,读完却好像什么都没有说,“我无法去相信那些我不相信的,我也无法背弃那些我所相信的”。生而为人,真的觉得很抱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