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宁·里德(Henning Ritter) 著
德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哲学家约阿希姆•里德之子,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著有《长长的影子》《笔记本》《征服者:20世纪的思想家》等作品,曾获2011年莱比锡图书奖。
周雨霏 译
德意志日本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特聘讲师。研究方向为20世纪德国社会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
发表于2025-02-02
无处安放的同情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转自苗炜公众号:苗师傅 今天要说的这本书叫《无处安放的同情》,德国作家里德写的,其实就是一本读书笔记。值此疫情微妙之际,我们一边有点儿惶然地考虑自己的处境,一边又对他人的不幸深感同情。 里德说,西方人坚信自己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有同情心,也能共情...
评分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
评分采写|徐悦东 来源|新京报·文化客厅(ID:iiiwenhua) 摘要: 为何我们容易对远方的灾难报以同情,却不愿意承担身边的道德义务?同情是否存在边界?面对具体的灾难,怎么样表现才符合道德?这些问题在当下欧洲的思考框架中,为何如此重要?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示?新京报就此...
评分转自苗炜公众号:苗师傅 今天要说的这本书叫《无处安放的同情》,德国作家里德写的,其实就是一本读书笔记。值此疫情微妙之际,我们一边有点儿惶然地考虑自己的处境,一边又对他人的不幸深感同情。 里德说,西方人坚信自己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有同情心,也能共情...
评分作者:京京读书会书友 于洪海 《无处安放的同情》這是一本關於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實驗探尋叢書,作者是德國作家漢寧•里德(Henning Ritter),周雨霏譯著,由南方出版傳媒廣東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 一天在廣州京京讀書會的微信群裡發現了《无处安放的同情》的新書推薦,感...
图书标签: 社会学 心理学 道德哲学 哲学 无处安放的同情 全球化与道德 伦理学 全球化
莱比锡图书奖得主经典哲学著作;20余位欧洲哲学家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四个著名思想实验,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感被距离拉伸时,必然会挥发、黯淡,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灾难,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身边的义务。
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巴尔扎克、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启蒙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荣格等文学与思想巨擘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掀起了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全球化使得社会事实成为不在场的在场,但是这次疫情却使不在场的在场迅速转化为在场的在场,全球化再一次强有力的显影而出。
评分读不懂。。期待下次再见
评分装帧挺好。摸起来很喜欢。二是内容很应景了。非常非常有趣。一口气读完太爽,意犹未尽。
评分看懵了
评分其实更像是一本读书笔记。作者以几个有趣的切入点,来探讨道德哲学的问题,不过所有的论据与观点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启蒙时代思想家的思想,包括卢梭、亚当·斯密,狄德罗、巴尔扎克等人,其中关于卢梭的观点稍多一些。实际上内容与副标题还是有些距离,虽然事实上的全球化早已经开始,但近几十年的矛盾更为突出。作者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欧洲的移民问题还没有特别突出。时至今日,如果作者重写此书,相信应该还有更多和更深刻的东西。人类在空间上越来越近,所引发的道德观念与标准也在不断冲突,产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方面是物质利益的导致的淡化,另一个则是共同道德理念的所产生的共情,但二者迄今以融合,欧洲移民问题最为典型。本书的翻译不错,但所有的哲学类书籍都是一个德性:把简单地问题复杂化……
无处安放的同情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