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春,1963年考入哈尔滨铁路局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20世纪80年代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曾任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摄影师、编辑。2002年迁居北京,现为自由摄影人。拍摄有《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蒸汽机车》《黑土地》《东北人家》《东北人》《东北虎》《 地铁里的中国人》《天路藏人》《中国人影像30年》等摄影专题。
获奖记录——
王福春为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金牌获得者,第三届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得主,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被《中国摄影家》杂志评为2008—2009年度“最具有影响力摄影家”。2010年在西安参加《见证:中国纪实摄影20人》展览并被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报道。2010年被《文明》杂志评为“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和“文明中国杰出摄影家”。2014年被IPA(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评为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30位摄影师之一。2015年 《火车上的中国人》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摄影作品被典藏。2016年《火车上的中国人》获美国洛杉矶中国摄影节社会纪实摄影杰出贡献奖。
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
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
………………
※编辑推荐※
☆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呈现人在火车这个特殊空间里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 记录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特征:大哥大、烫发、印有电影明星照片的T恤、便携电视机等等,勾起令人难忘的记忆。
☆ 摄影师在混乱中寻找趣 味,用幽默化解现实压力,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看似平常,实则令人回味无穷。
………………
※内容简介※
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火车上的中国人》精选其中114张,包括37张以往画册中都未出现的作品。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有些场景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打麻将、集体做广播体操、带宠物上车;有些场景似乎从来不曾改变:孩子送别亲人时的哭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情侣间的含情脉脉、车厢里的拥挤不堪……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迅速熟络起来,生活临时交织在一起。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
※名人推荐※
《火车上的中国人》展示的是流动的社会缩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动写照。也可以说这是他在用人类的第三只眼睛透视社会和人生。正因为它生动、真实,甚至很准确,所以它不仅很吸引读者,能够引起人们的欣赏和共鸣,而且具有无可争议的历史价值。
——杨绍明,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
王福春的生活是坎坷的,当它在他的影像表达中沉淀下来的时候,却结晶为温情与幽默。这是一种很值得尊重的性格特点与影像品质。因为这种品质,他的摄影在中国纪实摄影里独树一帜,耐人寻味。
——王诗戈,《中国摄影家》2012年第7期
有人把中国压缩在词汇里,有人在村庄速写中国的形状。有人把中国绑在一条高速公路旁,也有人把中国装在车厢上。轰隆隆的火车,定员的车厢,抢上抢下,人来人往。火车吆喝一声,乘客一拥而上。昂首踏步,安之若素;热火朝天,应接不暇。千姿百态的不仅是上车方式,还有人生。 平...
评分 评分火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也许都是一种情结。 小时候每逢寒暑假会从福州去南平看望爷爷奶奶。那时从鹰潭到福州的铁路是福建省唯一的出省铁路同道,任何一班从福州出发的火车都会经停南平。开始的时候是坐去杭州去南昌的车,后来有了专门到南平的“武夷快”,因为当时号称这...
评分《火车上的中国人》是后浪出版公司在2017年6月推出的新书,我有幸在第一时间拜读了这本铜版纸精装的影集。它是摄影师王福春先生花费数十年时间、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在恶劣的环境和人群夹缝中呕心沥血拍摄万余张底片浓缩的精粹,其中有37张以往画册未曾出现的作品...
作者的心理素质令我很敬佩。与街拍打枪就走的拍摄不同,在绿皮火车这样逼仄拥挤封闭的空间里,面对中国人那些多疑谨慎且并不怎么友善的眼神,得有多强的意志才能坚持这么多年的拍摄。
评分那时候火车是绿皮的,速度是缓慢的,晚点是正常的,车厢几乎永远是拥挤的。但同时烟火味是浓厚的,记忆也美好:人们是相对而坐的,窗户可以打开,路过小站的时候可以买当地的特产来解馋,不认识的人聚在一起靠打扑克来消解路上的时光,车厢结合处一群人聚在一起抽烟借火,聊着聊着就由陌生人变成朋友。
评分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归途和启程,因为它们运载着异地与家乡的切换,那是越来越被推进的梦的领域,也是越来越被归还的好久不见的境遇。从摄影时间线来看,书面的绿皮才是本体,而照片的黑白精准地诉说的是过往的不朽。
评分其实早就翻完了,本来想写点东西,也因各种琐事耽误过去了。真的,去坐坐火车,最好是春运时坐火车,最好是慢车,能更明白中国人最真实的生活。书非常漂亮,没得说。
评分人物的质感是如此自足饱满,他们能透过相片散发出自我人生的气息,南下或北上,东去或西往,来去匆忙,兴奋疲惫,喜悦悲伤,都跃然而出。时代更迭,这些人都不可避免地长大老去死亡,而被拍下的那刻,却在这里成为永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