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华,人类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其著作《我的凉山兄弟》英文版获2012年第一届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中文繁体版获2013年《南方都市报》年度十大港台好书、2014年台北国际书展“年度之书”大奖,中文简体版入选2015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年度好书与年度社科类好书、“腾讯·商报华文好书”年度评委会特别奖。
发表于2025-02-02
柬埔寨旅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人类学于我,是一种生命眼光,远胜于一类学术语言。 ——刘绍华 于我而言,认识人类学是一种缘分。政治学、经济学大多追求“进步的”“发展的”事务,而人类学、社会学却立足于那些所谓“落后”“贫穷”的地方,关注那些被发展甩在身后的人与物。前一种学科是宏观的...
评分刘绍华:《柬埔寨旅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 20181005草就 旅行的话题似乎是一个被无数次言说的“坏”题目,我也曾以为“旅行与读书”应该可以算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作者的再版序言题目是《移动作为生命的方法》,这给我一个启发:移动似乎真的可以囊括旅行,除了旅行,...
评分这是一本很薄却很沉恸的册子。 作者说,“人类学活在我的眼睛与血管里。”[1]所以,作者的笔下几乎只有人,而没有其他。人在贫穷下的苦难,以及暴政下的悲惨。常驻柬埔寨,参与非政府组织工作的经历,以及中性的姓名“刘绍华”,没有想到是一名女子。书中插入的肖像里,更可见...
评分刘绍华:《柬埔寨旅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 20181005草就 旅行的话题似乎是一个被无数次言说的“坏”题目,我也曾以为“旅行与读书”应该可以算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作者的再版序言题目是《移动作为生命的方法》,这给我一个启发:移动似乎真的可以囊括旅行,除了旅行,...
评分刘绍华:《柬埔寨旅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 20181005草就 旅行的话题似乎是一个被无数次言说的“坏”题目,我也曾以为“旅行与读书”应该可以算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作者的再版序言题目是《移动作为生命的方法》,这给我一个启发:移动似乎真的可以囊括旅行,除了旅行,...
图书标签: 柬埔寨 人类学 刘绍华 旅行 东南亚 文化 游记 随笔
◆一个充满惊喜与苦痛的世界,一个饱受苦难的文明古国的当代生活
◆《我的凉山兄弟》作者刘绍华,以人类学眼光叙写惊心动魄的柬埔寨经验
◆2005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
···
【内容简介】
在柬埔寨,风光秀丽的巴萨河畔,人们脸上常见神秘的微笑,但人口拐卖、赤 贫、文盲,以及内战的后遗症亦如影随形;当地人央求国际组织为其修缮寺庙,年轻的和尚却对外面的世界蠢蠢欲动;来到这里的外国人,既有国际组织志愿者,也有自我流放者和淘金者……
1998年,刘绍华加入“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提着一只皮箱便来到柬埔寨,在那里生活了两年。之后,她以人类学家的视角、散文家的笔法写下自己的柬埔寨记忆:这是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走向全球化的同时仍有美丽的“非现代性”残存。这里是“天堂与地狱的写实,就如同吴哥窟的石雕故事一般,上演着人世历史中的喜怒哀乐、罪与罚、堕落与超脱”。
···
【学者推荐】
绍华的书因此开启了了解南亚文化的一扇门,让读者进一步透过她所看到的农村、妇女、历史、仪式、台商、军警,去观照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等地区已碰过或正遭遇到的问题。
——廖炳惠(台湾清华大学教授)
·
刘绍华是一个惊叹号,她有散文家的一流文笔……以两年时间,体验当地生活和文化,为我们写下一本如此令人动容的书。
——隐地(诗人)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精彩的旅行文学,描绘了高脚屋、吴哥窟、祭典、金边的城市奇景、各种文化差异和旅行趣事;也是一部人类学民族志,记录了饥饿、疾病和罪恶,叙写了警察、妓女、乞讨者、台商、异乡人等各类群体的生存状况,呈现出一个现代性与传统相互冲突,历史罪恶与宗教力量并存的变化社会。
◆作者刘绍华是一位视角独特的人类学家,她曾只身进入中国凉山,后写下医学民族志《我的凉山兄弟》,在国内外引起广泛讨论,获奖无数。
支离破碎的国度里满目都是支离破碎的身体和灵魂
评分支离破碎的国度里满目都是支离破碎的身体和灵魂
评分不是游记,所以看不到壮阔全面的描述;不是社会调查报告,所以言语间带着浓浓的情感。我常常在思考,作为他者的人类学家,在田野笔记的书写时,应不应该去情感化?去情感化的书写,是不是真的就客观?还是显得客观?
评分看过之后心里悲哀,别人的生活我们是不可能切身处地融入的,即便良知不允许我们旁观,我们也只能作旁观者。有趣的是,旁观者常比他者本身更有发言的权利。
评分一部令人动容的旅行文学,在《我的凉山兄弟》之前,刘绍华老师已经开始尝试以人类学者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
柬埔寨旅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