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春,男,1953年生,197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辽金元史、东北民族关系史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历史疆域问题研究”、“中国古代的‘中国’观与中国疆域形成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中国古代东北民族的‘中国’认同意识与民族凝聚力研究”等项目多项。出版著作有《金宋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金宋关系史研究》(个人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中国历史疆域理论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中国古代东北民族的“中国”认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历史上的“中国”与中国历史疆域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年)等多部;撰有《关于中国历史疆域问题的几点认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3 期,《新华文摘》2003年1期转载)、《宋金关于“受书礼”的斗争》(《民族研究》1993年6期)、《试论金人的“中国”观》(《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4期)、《试论辽人的“中国”观》(《文史哲》2010年第3期)等论文百余篇。
发表于2024-11-24
奉使辽金行程录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九十叶,“到北帐感事,言怀”当做“到北帐,感事言怀” 三百六十五叶,“使副借潮于渎头神”,“借潮”是何仪式? 三百八十七叶,“偷闲谒李恩州,授搬运法”,士人间以道法授受,可见宋代崇道之风。 四百三十六叶,“循例送兖等第一次私觌”,按前后文意,一当做二。 苏,彭...
评分九十叶,“到北帐感事,言怀”当做“到北帐,感事言怀” 三百六十五叶,“使副借潮于渎头神”,“借潮”是何仪式? 三百八十七叶,“偷闲谒李恩州,授搬运法”,士人间以道法授受,可见宋代崇道之风。 四百三十六叶,“循例送兖等第一次私觌”,按前后文意,一当做二。 苏,彭...
评分九十叶,“到北帐感事,言怀”当做“到北帐,感事言怀” 三百六十五叶,“使副借潮于渎头神”,“借潮”是何仪式? 三百八十七叶,“偷闲谒李恩州,授搬运法”,士人间以道法授受,可见宋代崇道之风。 四百三十六叶,“循例送兖等第一次私觌”,按前后文意,一当做二。 苏,彭...
评分九十叶,“到北帐感事,言怀”当做“到北帐,感事言怀” 三百六十五叶,“使副借潮于渎头神”,“借潮”是何仪式? 三百八十七叶,“偷闲谒李恩州,授搬运法”,士人间以道法授受,可见宋代崇道之风。 四百三十六叶,“循例送兖等第一次私觌”,按前后文意,一当做二。 苏,彭...
评分九十叶,“到北帐感事,言怀”当做“到北帐,感事言怀” 三百六十五叶,“使副借潮于渎头神”,“借潮”是何仪式? 三百八十七叶,“偷闲谒李恩州,授搬运法”,士人间以道法授受,可见宋代崇道之风。 四百三十六叶,“循例送兖等第一次私觌”,按前后文意,一当做二。 苏,彭...
图书标签: 宋史 辽金 历史 金史 古代史 宋 女真 出使
本书是赵永春教授关于宋辽、宋金官方出使往来的“语录”和“行程录”等原始记录文献的辑注。五代两宋时期,每逢正旦、辽金皇帝生辰,都要遣使祝贺;宋朝皇帝死亡,要遣使辽金告哀;还要遣使将死去皇帝的部分遗留物馈赠辽金;辽金皇帝死亡,要遣使吊祭;新皇帝即位,要遣使告诉辽金;辽金新皇帝即位,要遣使祝贺;临时有事需要商量则要派遣“泛使”。辽金使节进入国境,要遣使迎接;进入京师,要遣使馆伴;辽金使节回国,要遣使相送,等等。这些出使辽金的使者和接送馆伴辽金的使者,在出使期间都要将出使应对酬答情况、沿途经过路线及所见所闻,笔录成书,上奏朝廷,称“行程录”、“奉使录”、“使北记”或“语录”等等。有的使者还按出使行程写下了出使诗。五代两宋出使辽金“语录”,系使者亲见亲闻,史料价值很高,但保存至今的“语录”则很少,且散见于各书之中,为人们使用这些资料带来诸多不便。该书搜集五代两宋出使辽金“语录”、出使诗以及晋出帝、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至辽金的记录共47篇,并对不同版本进行了补辑、点校和简要注释,为人们学习和研究辽金史、辽宋金关系史、东北史以至东亚史提供某些方便。
靖康一段看得很难受,胃疼。说几句不与原书完全相关的感想。这些年来都讲中国意识,为的是回应杜赞奇和NQH诸人(姑且不论他们内部的诸多差异与歧路)。然而当我们真的清点起这些史料。“中国”“华夏”“夷狄”在当时与现在果然是一个涵义吗?Lovejoy式的单元观念成长史是很难适应于分析这些史料的。在外交场合,“夷夏之辨”果真代表区隔?在什么场合,针对什么人群,想要表达什么诉求?什么人使用?什么人定义?还需要反复检讨。
评分宋使见阿骨打,金主坐在炕上,炕桌上木盘子里装着小米饭,就着腌韭菜腌蒜,还有刚打猎弄回来的烤肉,有蒜泥腌肉。这小日子过的还不错
评分缺少一些必要注释且现有注释错误不少
评分靖康一段看得很难受,胃疼。说几句不与原书完全相关的感想。这些年来都讲中国意识,为的是回应杜赞奇和NQH诸人(姑且不论他们内部的诸多差异与歧路)。然而当我们真的清点起这些史料。“中国”“华夏”“夷狄”在当时与现在果然是一个涵义吗?Lovejoy式的单元观念成长史是很难适应于分析这些史料的。在外交场合,“夷夏之辨”果真代表区隔?在什么场合,针对什么人群,想要表达什么诉求?什么人使用?什么人定义?还需要反复检讨。
评分缺少一些必要注释且现有注释错误不少
奉使辽金行程录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