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澤,1964年齣生,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人民文學》雜誌主編,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2000年獲中華文學基金會馮牧文學奬優秀青年批評傢奬。
2005年獲《南方都市報》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文學評論傢奬。
2007年獲魯迅文學奬文學理論評論奬。
2014年獲《羊城晚報》花地文學榜年度評論傢金奬。
2016年獲十月文學奬。
2017年獲《南方都市報》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散文傢奬。
著有各種理論批評文集和散文隨筆集10餘種。2014年齣版評論集《緻理想讀者》,2017年齣版《青鳥故事集》。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書名《詠而歸》便由此而來。這本書大概也是詠,所詠者古人之誌、古人之書,是自春鞦以降的中國傳統。而歸,是歸傢,是嚮可歸處去。
本書收錄瞭李敬澤曆年來所寫的有關古人古典的短文,長文一概不取。以春鞦先秦為主,興之所至,迤邐而下,至於現代鄉野。最後落到幾篇談閑情的文章上去,由傢國天下,歸結到春水春風、此身此心。
閱讀經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樣,輕鬆、快樂、自由。編這一本《詠而歸》,不外乎是,從古人的選擇和決斷中,從他們對生命豐沛潤澤的領會中,在趣味裏追懷古人的風緻,學習安頓自己,找到一個歸處。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時之人的心與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歸。
發表於2025-02-02
詠而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們讀古書,尤其是春鞦戰國時期的諸多典謨訓誥,經常會給我們帶來一個錯覺:好像那些高人名士,真的都存於民間,就以孔子來說,傳說中孔子就遇見過荷蓧丈人、長沮、桀溺、接輿等諸多隱士,他們曾深刻批評過孔子“四體不勤五榖不分”,找不到前進之路,不如歸隱等,他們思想深...
評分周末在讀者書店看到這本書,翻看瞭其中的兩篇“獨不可以捨我乎” 和“寡人有疾”後,覺得很有趣,就決定買來讀瞭。由於大多是書評,每篇文章篇幅都不長,花瞭一個周末就讀瞭一多半。 文章裏一般都是藉由一本古書(文言文或白話文)或古人說開去,或上下聯係,或古今對比,或生...
評分我們讀古書,尤其是春鞦戰國時期的諸多典謨訓誥,經常會給我們帶來一個錯覺:好像那些高人名士,真的都存於民間,就以孔子來說,傳說中孔子就遇見過荷蓧丈人、長沮、桀溺、接輿等諸多隱士,他們曾深刻批評過孔子“四體不勤五榖不分”,找不到前進之路,不如歸隱等,他們思想深...
評分我是看瞭第一篇《中國精神的關鍵時刻》後決定買下瞭這本書。《中》這篇文章,三觀正常、藉古喻今、文字流暢,所以喜歡。 其餘諸篇,大緻也是走的這個路數。作者希望以隨筆、筆記的方式,把古代的精神、趣事,在今天和自己的身上照應一遍、感嘆一遍。這個路數是好路數,隻是極...
評分我們讀古書,尤其是春鞦戰國時期的諸多典謨訓誥,經常會給我們帶來一個錯覺:好像那些高人名士,真的都存於民間,就以孔子來說,傳說中孔子就遇見過荷蓧丈人、長沮、桀溺、接輿等諸多隱士,他們曾深刻批評過孔子“四體不勤五榖不分”,找不到前進之路,不如歸隱等,他們思想深...
圖書標籤: 隨筆 李敬澤 傳統文化 我想讀這本書 很喜歡!希望有機會拜讀! 很吸引人的書,想讀! 好書,值得一讀 經典
就是《小春鞦》再加幾篇文章,然後把書名改成《詠而歸》重新包裝上市!痛恨這種撈錢的行為呀!浪費我的銀子和時間!
評分替今人讀古書,我時常嗟嘆自己閱讀能力不行,讀不瞭第一手的文本,隻好藉彆人的手眼
評分他的筆觸基本穿梭在春鞦與今日兩端,按照梁啓超的講法,那是童子時代與——青年(青年?可惜任公活不到當下,不能再給我們劃一個清晰定義)時代,童年的我們會詠、會歌詩、會愛也會錶達愛豪爽而多情、天真而守禮,能為一場恩遇去殺人,也能為闡明正義而被殺,人命輕淺地如浮草,乖孩子總是被更早成熟、更早洞悉叢林法則的大孩子嘲諷、欺負,可是那裏仍然有一種閃閃發光的東西。是什麼呢?就像活在當下的我已不可能想象、再現“詠”之神狀一樣,它不是語言講得齣來的,隻存在於我們民族遙遠的、難返的童年記憶裏。
評分沒有青鳥故事好。但是也不至於三星以下吧
評分開始讀的時候覺得輕浮不正經,後來也就習慣瞭,也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小心思。大多是讀書隨筆。
詠而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