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迪•史密斯
1975年生于英国伦敦西北,1994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1998年获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她迄今创作的三部长篇三次入围布克奖,并分别斩获诸多文学奖项:作为英国青年一代作家的代表,她被推举为“种族、年轻、女性”的代言人。
★ 2017年布克奖 长名单作品
★《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扎迪•史密斯最新力作
★《纽约时报》畅销书,英国水石书店年度好书
★ 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小说类决选名单
∽ ∽ ∽
童年时代的好友,是否注定要渐行渐远?
社交网络时代的娱乐业,还有没有秘密和真实可言?
现代女性如何才能平衡事业与家庭?
∽ ∽ ∽
一九八二年的伦敦西北区,两个混血小女孩相遇在社区的舞蹈教室,并迅速结为好友。两人都梦想成为舞蹈演员,但只有特雷西有天分,另一个有的则是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关于韵律和时间,关于黑人的身体和黑人的音乐,或是什么让一个人获得真正的自由。进入青春期后,她们的炽热友情迅速降温,就此走上不同的道路……
∽ ∽ ∽
在扎迪•史密斯的笔下,一切都是流动的。种族、肤色、阶级、成功,甚至快乐,都不过是一种相对的体验。伦敦、冈比亚、纽约、好莱坞音乐剧和电影的梦幻世界交相堆叠,舞蹈成了记忆的载体,交织成一段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旋律。
读《摇摆时光》,一下子就爱上了主人公的母亲——尽管以第一人称口述的主人公像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止不住对母亲或明或暗地吐槽:她独立有主见,可在主人公眼里,自己做什么都不能令母亲满意;她争分夺秒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可能并不能给主人公巨细靡遗的慈母式关爱;她生怕...
评分在奔向不惑之年的路上,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到中年,仿佛只是一瞬间,每一天都过得那么快。曾经觉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其实只在生命中留下了些微痕迹。带来悲伤、失落的记忆被大脑扔到了深处,渐渐淡忘;而愉快、激动的记忆恍若老照片,任岁月流逝,沾上薄灰,变得不再那么令...
评分 评分读《摇摆时光》,一下子就爱上了主人公的母亲——尽管以第一人称口述的主人公像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止不住对母亲或明或暗地吐槽:她独立有主见,可在主人公眼里,自己做什么都不能令母亲满意;她争分夺秒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可能并不能给主人公巨细靡遗的慈母式关爱;她生怕...
除了中间部分闪回章节有点生硬,以及非洲那个有点闹剧式的插曲,其他都可以说气势如虹,这个混血美女能用简洁语言构建出繁复而流动的情节,多元的身份多元的文化及边缘的叙事带来特别的视角。
评分小说借用了弗雷德·阿斯泰尔主演的歌舞片《摇摆时光》的名字,而这部与歌舞有关的小说中,主人公念念不忘的也正是这部影片,和弗雷德在其中的影像。其实,舞蹈是贯穿作品的链条,而族裔问题是笼罩整体的气氛。两位主人公的童年通过舞蹈联系友情和观察世界,成人之后,又以其为业为生,或者至少与其有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此时的舞蹈已不再是乐趣而归于生活的日常,甚至让人失望;隐隐笼罩在主人公头上的是族裔问题的阴云,贫穷、困扰都与之相关,并深刻印入到主人公的心中。扎迪·史密斯用轻快的文字讲述了并不轻松的人生故事,有些像弗雷德在影片中的光影镜头,简单分明的画面,印入我们脑海的却是深刻的瞬间。
评分2.14~2.18
评分除了中间部分闪回章节有点生硬,以及非洲那个有点闹剧式的插曲,其他都可以说气势如虹,这个混血美女能用简洁语言构建出繁复而流动的情节,多元的身份多元的文化及边缘的叙事带来特别的视角。
评分在两段摇摆交织的故事里 坚决以自我为中心 视一切琐碎微小为打破阶级桎梏大敌的妈妈 和在非洲试图根据肤色寻根认亲 却发现那里的一切对自己终究是世界地图上一块和周围国家分不清颜色的坐标的我 是本书最喜欢的两个部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时间和空间的误解 且一辈子在自己建造的堡垒里兜兜转转 另 翻译太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