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葆石,香港出生和成长,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伊利诺大学历史系教授,编著包括Passivity,Resistance,and collaboraion:Intellectual Choices in Occupied Choices,Choices,China Forever.The Shaw Brorhers and Diasporic Cinena,The Cinema of Hong Kong:History Arts Identity和《邵氏影视帝国:文化中国的想象》。
发表于2024-12-22
双城故事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不会写书评,这个估计算是个读书总结) 正如“译者前言”所说,“这仅仅是一本以电影为主题的历史学专著,而并非一本专业的电影史著作(意味着电影不必成为考察的主体)。”因此,电影作为历史中的一个微小的存在,其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考察。在这本书里,作者反抗二元对...
评分上海、香港电影的孪生历史 ——评《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 有关中国早期电影的文艺理论书籍,的确是香港以及海外华人的研究更胜一筹、突破窠臼。傅葆石先生的选题着实特别:“政局交替”对上海、香港这两座城市电影发展的促进和影响,从民族资本的兴起、殖民的...
评分第一次读这本书,是2008年末,当时为了准备考试。书中的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毕竟,对于那段历史的描述,我们基本上只听到一种声音:“汉奸”、“卖国贼”。过于二元的道德评价,让“孤岛”的电影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了太久。 最近,再读这本书到时候,依然能够明确的感受...
评分第一次读这本书,是2008年末,当时为了准备考试。书中的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毕竟,对于那段历史的描述,我们基本上只听到一种声音:“汉奸”、“卖国贼”。过于二元的道德评价,让“孤岛”的电影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了太久。 最近,再读这本书到时候,依然能够明确的感受...
评分迟迟未定下的 硕士论文选题,起初的意愿正是做关于“孤岛”时期的文化文学现象研究,而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在日军、重庆国民政府、左翼和英美几重势力渗透下的上海文化呈现出夹缝中生存的特点。但是导师说:这个选题不好做:孤岛的文学成就学界基本不予以认可,最重要的是,没有...
图书标签: 电影 文化研究 傅葆石 早期电影 历史 香港 文化 电影史
这是一部谈论电影,思考历史的书,20世纪的中国,战乱频仍,特别是日本侵华和紧接而来的国共内战,人们颠沛流离,生存环境模糊多变,暧昧迷离,正和邪、忠和奸的界线游移 定,不可能用简单化的二元思维来加以解读。
为了反思这段围绕着沪港双城的电影文化展开的故事,本书作者运用了大量极为珍贵的文字、影像资料,深入探讨日本占领区和英国殖民地的中国电影文化、错综复杂的中日文化关系、在战流散的困境下中国电影人的惶惑抉择、早期形成的暧昧难辨的香港身份、国语片和粤语片的纠缠互动。以及由此牵涉到的种种争议(如谁是“汉奸”,什么是“汉奸电影”等),着力重构抗战前后(1937-1950)上海和香港之间的双城故事。藉此呈现中国电影文化的复杂多义,重新审视一段被人忽略、遗忘的历史。
以前写的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2975933/
评分补充空白历史
评分大量的一手史料
评分虽是电影史的学术著作,但立意新颖语言生动,本书不仅仅叙述了三四十年代上海与香港两地电影错综复杂的互涉互影,也不仅仅让人们从不同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角度重新思考张善琨和川喜多,更重要的是跳脱出二元思维的研究方法。孤岛时期的娱乐片正是通过"有意地非政治化具备了重要的政治意义"。1.抗战和叛变的二元论概念隶属于本质主义的范畴,将某一特定历史下所有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质化为一套简单的模式。选择不是来自妥协和懦弱的让步,而是来自对生命多样性的认可。2.中心中有边缘,边缘中亦有中心。3.本土身份是相对于他者的自我意识,是主体相对于客体时产生的,即通过和他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定义了"自我"的概念。
评分开篇引用齐努亚·阿契贝《国家与流放》就定了后殖民文化研究的基调了,没想到香港和上海在大中原的心态下也成了流亡群体,遭到重庆方面和殖民方面的双重边缘化。于是我却对文化研究产生了一种暧昧的态度。
双城故事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