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飞:天津大学学士,伦敦大学博士;墨尔本大学副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主要关注明清北京政治空间,近现当代中国建筑,建筑理论的对话,世界背景下的中国建筑,古今中国建筑的连续性等课题;应邀在世界各地演讲,场所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伦敦AA建筑联盟、皇家艺术院(伦敦),及欧洲、北美、亚洲和中国各院校;已出版七十余篇论文,刊登在国内和国外如AA Files、Journal of Architecture、Harvard Design Magazine等学术期刊上;已出版《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现代中国建筑》(2004,2009年)两本英文专著,也主编了中文文集《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历史理论研究》(2009年)。
发表于2024-12-25
形式与政治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本文试图在韩非(公元前约 280—公元前 233)与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之间,在中国历代皇权建设与欧洲近代权力中央化的理论实践之间,寻找跨文化对话。关于中国,我们将以明清北京为例,探求法家的传统及其空间实践,和一系列具体、精确、解析的权力空间的存在...
评分本文试图在韩非(公元前约 280—公元前 233)与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之间,在中国历代皇权建设与欧洲近代权力中央化的理论实践之间,寻找跨文化对话。关于中国,我们将以明清北京为例,探求法家的传统及其空间实践,和一系列具体、精确、解析的权力空间的存在...
评分本文试图在韩非(公元前约 280—公元前 233)与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之间,在中国历代皇权建设与欧洲近代权力中央化的理论实践之间,寻找跨文化对话。关于中国,我们将以明清北京为例,探求法家的传统及其空间实践,和一系列具体、精确、解析的权力空间的存在...
评分本文试图在韩非(公元前约 280—公元前 233)与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之间,在中国历代皇权建设与欧洲近代权力中央化的理论实践之间,寻找跨文化对话。关于中国,我们将以明清北京为例,探求法家的传统及其空间实践,和一系列具体、精确、解析的权力空间的存在...
评分本文试图在韩非(公元前约 280—公元前 233)与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之间,在中国历代皇权建设与欧洲近代权力中央化的理论实践之间,寻找跨文化对话。关于中国,我们将以明清北京为例,探求法家的传统及其空间实践,和一系列具体、精确、解析的权力空间的存在...
图书标签: 建筑 政治 空间理论 建筑理论(西方现代) 理论 建筑史 社会学/人类学 建筑人类学
本文集汇集了作者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一、空间与权力的关系:明清北京的宫殿内部的权力关系及其空间构成;福柯关于机构空间政治的具体研究,包括“全视监狱”和“他空间”以及权力、身体、空间、视线、知识等概念及其对于建筑研究的意义;相关学者关于社会机构和建筑类型的聚焦在社会政治空间问题上的研究,及其从国家机器到微观建筑机构的各层次的研究运用的可能性等。
二、权威、形态和视觉文化的关系:讨论明清北京城市形态中政治要求及相应的审美体验和空间设计形式;清朝早中期在特定政治背景下西洋线性透视法的引入和由此带来的“视觉飞跃”;共和国第一个十年内的 “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新风格”,及在符号设计、风格定位、城市建设方面的话语和实践等。
三、设计实践与设计批评:中国现当代建筑设计生产的机制和思想,涉及到中外交流、中西比较和对于批判和实践的态度的异同,也论述西方自身的批判思想的历史脉络。
四、 国家的伦理和文化形式等议题:阐述中华文化中的国家伦理与包罗万象的内向逻辑文化的关系等。
分析明清北京城的那几篇文字很见章法。
评分我的学术论文写作构架指南
评分“中国此后几个世纪的走向笛卡尔式的工具主义现代性的进程并不是一个使中国从宗教统治的黑暗走向世俗的现代理性的启蒙,而是一个从一种理性走向另一种理性的具体的转化过程"(P110)。作者似乎并不反对封建帝国或现代集权政府的存在(这是中国思维本土构架的基础?),无论从经验认知、空间表达还是权力组织等方面,反而全书暗含着对现代性的深刻警惕和忧虑。“中国或许可以发展出一种新的现代性”(P253)。
评分“中国此后几个世纪的走向笛卡尔式的工具主义现代性的进程并不是一个使中国从宗教统治的黑暗走向世俗的现代理性的启蒙,而是一个从一种理性走向另一种理性的具体的转化过程"(P110)。作者似乎并不反对封建帝国或现代集权政府的存在(这是中国思维本土构架的基础?),无论从经验认知、空间表达还是权力组织等方面,反而全书暗含着对现代性的深刻警惕和忧虑。“中国或许可以发展出一种新的现代性”(P253)。
评分搞政治批判的建筑师都特别喜欢福柯、边沁、列斐伏尔,以及北京城。作者非常关注北京城所展现的中国政治形式,书中前前后后数次提及,那是一种由于社会制度和儒家法家体系带来的结果。但与西方不同的是,北京城的中轴线没有明确的焦点,而是串联起一系列的小高潮,不管是在透视关系,还是在尺度构成上都颇具中国的特色。而当下的时代背景更是表明中国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设计院和独立事务所并进,外国对中国有思想上的输入,中国对外国也有输出。 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书里谈到了两种结构主义,一种是埃森曼科林罗那种在意墙柱关系的,一种是席勒的空间句法,也就是空间与空间之间关系的。
形式与政治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