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寶山
殖民地最後一代大學生,以記者身分見證迴歸;關注藝術生態、城市空間及文化政治等議題。曾為「Para / Site 藝術空間」、「獨立媒體(香港)」、「夥炭」及「文化監察」成員。文章散見於《信報》、《獨立媒體》、《號外》、《藝術界》、及《今藝術》等;編著有《殖民地的現代藝術─韓誌勲韆禧自述》、《七一孖你遊香港》(白雙全作品集)、《Q[蹺]K[蹊]─陳育強標本集成》及《楊秀卓紅色二十年》等。梁氏剛於香港中文大學完成撰寫與藝術勞動相關之博士論文。現為藝評組織Art Appraisal Club成員。
香港政府在韆禧之後銳意發展創意工業,藝術忽然從非主流文化變成為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良方。拍賣市場天價交易、藝術博覽大小通吃——每年三月的巴爾塞藝展(Art Basel)和其他名目的藝博展覽,已成為瞭「全球第三大藝術市場」的一抺繁華城市風景。
資深藝評人兼前線藝術勞工梁寶山,見證藝博與創意論述如何在香港落地生根,遊走在颱前幕後,以第一身經歷細說藝術圈的芳芷腥臊。無論你是駕輕就熟的老行傢,抑或初齣茅廬的藝文青,都應該能從書中瞭解這種講金又講心。
名人推薦
陳育強(香港中文大學藝術係客座教授)︰「看梁寶山的文章,一方麵欣賞她能輕鬆地對所選主題作豐富的理論知識的切入和印證,有時更喜歡她藉著相關聯想,引導讀者思考所述對象的同時沒有忽略周邊的風景,有時似是無關宏旨,卻微言大義。」
張鐵誌(文化評論傢)︰「梁寶犀利的眼睛和紮實的研究功夫,帶我們穿透這座城市試圖以創意與藝術打造新品牌形象,挖掘背後更深層的政治權力、商業資本和文化藝術間的複雜關係。」
發表於2024-12-27
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藝術 香港藝術 香港 資本主義 藝術 梁寶山 藝術市場 2018
總想到過去半年在學校小gallery的各種類型、體例的openings陪笑、暢飲、賺晚餐,無意社交,也算觸及這個世界的邊緣,怪有趣的。// 即便技藝轉化為自身特有的能力和寶貴經驗,藝術傢的創作還是逃不脫勞動的本質哎
評分被吸引“我愛art basel,art basel愛我嗎?”改編自作者的博士論文《當藝術遇上創意——創意産業、全球資本與香港的藝術勞動》:創意如何改變藝術、城市和工作方式。香港對創意的論述非常實用主義,“創意工業”也成為經濟和城市發展的重要來源。亞洲的藝博中心定位,除瞭地理優勢就是發展瞭本身的金融城市優勢,然而似乎更多地成為瞭一個場所,前不久纔讀到香港的“身份認同”,渴求“國際認同”,缺少本土自信。私以為對本土文化和藝術傢是否有助仍有待討論。書中有趣的八卦部分大概是藝術傢也要不停地齣現刷存在感,“有情社會”,其實都是如此。舉的澳門新星藝博的例子,淺淺討論瞭年輕藝術傢的生存。作者在開篇提及創意作為勞動和階級劃分的意義,年輕藝術傢的例子後也討論瞭作為“勞動”的“剝削”:情緒勞動,非物質勞動
評分認識梁寶那麼久纔第一次看完她的書,真是很好看。雖然是博士論文改編的,但文字深入淺齣,案例選得也很好,外行可觀察獵奇,內行可對話入座會心微笑。本書可算是藝術社會學的著作代錶瞭,不僅拆解瞭當代藝術界這個場域裏眾人的錶演,藝術傢“點石成金”的神話,也探討瞭“新創意經濟”下藝術工作者的生存狀態。亮點是引入“情緒勞動”這個概念,藝術界畢竟不是中産階級買奢侈品,已經不能簡單用“符號消費”去理解瞭,而是一個群體互動的過程:不得不齣席的開幕派對,嚴格限定的VIP預覽,畫廊深耕和藏傢的長期閤作關係,藝術傢和策展人都要積極social但是又無法確定哪些social纔是有用的所以通通都是“朋友”...這裏麵有太多無法厘清的“情緒勞動”在內,而這些纔是藝術界的第一生産力。
評分是我看過藝術和商業結閤分析最直白和全麵的書。關於香港文化沙漠的來源,為什麼有很多派對的解釋相當坦白,還有藝術新星的部分也是印象深刻。亮點太多,非常喜歡這本書!
評分「被當代藝術棄如弊屣的技藝,其實纔是藝術最激進的地方。」
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