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1930年生于上海。1951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资中筠集》(学术论文)等。译著:[法]巴尔扎克《公务员》,[美]薇拉·凯瑟《啊,拓荒者》,[英]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等。
编辑推荐
资中筠先生的音乐生活散记
内容简介
与音乐的关系只不过是少时课余学过六年钢琴,青年时曾以乐会友,老来成为不可或缺的自娱内容,同时也以之念旧游、结新交。其中有一些花絮、趣事以及人生的哀乐、体验。今接受出版社建议,在早已绝版的《锦瑟无端》小册子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容,续成一本小书,雪泥鸿爪,以飨同好。无以名之,想起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六一”之中我得其三:书一万卷、琴一张、老翁(媪)一个,遂以《有琴一张》为名。——资中筠
当年看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钢琴师》时,很是被电影中的一个情节感动了一把。为了躲避迫害的犹太钢琴演奏家面对心爱的钢琴却不能够进行弹奏,只能够在琴键上面进行空弹来感受那音乐的旋律。这一幕在亚德里安布罗迪修长手指的演绎下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隔着屏幕都能够感受到那份...
评分有幸能听先生讲过两次课,即便是前一次,那时先生也已85岁了。 惭愧,并不知先生沉稳犀利的文笔与言辞下,也有一生的钢琴相伴。这本书读到的,是兼具年岁和境界后回顾过去的意味。许多简简单单的语句带过,我能隐约感受背后的重量。书中有句形容莫扎特话,可藉之表三分意: 恬...
评分当年看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钢琴师》时,很是被电影中的一个情节感动了一把。为了躲避迫害的犹太钢琴演奏家面对心爱的钢琴却不能够进行弹奏,只能够在琴键上面进行空弹来感受那音乐的旋律。这一幕在亚德里安布罗迪修长手指的演绎下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隔着屏幕都能够感受到那份...
评分当年看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钢琴师》时,很是被电影中的一个情节感动了一把。为了躲避迫害的犹太钢琴演奏家面对心爱的钢琴却不能够进行弹奏,只能够在琴键上面进行空弹来感受那音乐的旋律。这一幕在亚德里安布罗迪修长手指的演绎下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隔着屏幕都能够感受到那份...
评分当年看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钢琴师》时,很是被电影中的一个情节感动了一把。为了躲避迫害的犹太钢琴演奏家面对心爱的钢琴却不能够进行弹奏,只能够在琴键上面进行空弹来感受那音乐的旋律。这一幕在亚德里安布罗迪修长手指的演绎下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隔着屏幕都能够感受到那份...
涵芬楼书店购入。在战争年代,资中筠得以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何其幸运。何处窗口不飘乐,几家楼内无琴声,作者记忆中的清华大学是远离世俗的政治与战争的伊甸园,是诗和文学的国度,令人神往。书中的一个细节值得记下来,她的钢琴教师刘金定要求她千万别看着那些演奏家摇头晃身的样子就跟着学,大家是在手指运用自如的基础上出神入化,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习惯。即,艺术训练过程中,演奏技巧的锻炼是基础,不可刻意追求表演的个人风格。书前附的照片很赞,资中筠师徒二人都是名副其实的气质美女,作者在钢琴前的留影太美了,清纯,优雅,迷人。
评分涵芬楼书店购入。在战争年代,资中筠得以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何其幸运。何处窗口不飘乐,几家楼内无琴声,作者记忆中的清华大学是远离世俗的政治与战争的伊甸园,是诗和文学的国度,令人神往。书中的一个细节值得记下来,她的钢琴教师刘金定要求她千万别看着那些演奏家摇头晃身的样子就跟着学,大家是在手指运用自如的基础上出神入化,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习惯。即,艺术训练过程中,演奏技巧的锻炼是基础,不可刻意追求表演的个人风格。书前附的照片很赞,资中筠师徒二人都是名副其实的气质美女,作者在钢琴前的留影太美了,清纯,优雅,迷人。
评分3.5星。资中筠谈了自己从少女到老年期间与钢琴演奏的往事,基本上都是个人经历的简述和个体情感的抒发,而且音乐与她只是爱好,谈的也不深,因此不怎么吸引我。但是,一是她对49年到79年大陆政治变幻导致的对钢琴的看法——一种艺术、与苏联相关的艺术、与资产阶级相关的艺术——却是值得记录的。有时候我会想,要感谢科技的进步让古典音乐和西洋乐器可以走入千家万户,不至于一提到钢琴就会想起资产阶级来。二是这本书虽然小,但提到的人却不少,看来资中筠所交游的人物还是颇与她的生活相似的,有很多人我们今天已经陌生了,如沈湘、程不时等,但到网上一搜,喔,还挺牛,可惜啊,她提到的这些昔日的精英,不论出身高低,不论是海归还是土著,不论投身革命早晚,居然基本上都被那个年代耽误了。可悲,可叹。可奈何?
评分知识分子的谦逊和风韵全在字里行间了
评分從開始學琴,寫到中斷習琴,再寫到老來重拾愛好,點點滴滴,大珠小珠,串聯起豐稔的人生。身處特殊的位置,看到的都是不尋常的景況,老來回味,淡然處之卻滿是懇切之意。琴是一個寄託,music 也是充滿呼吸的生命之音,路途相伴,沒有絲毫「娛人」之意,更近乎引領了。質癯實腴,資先生實際上是用琴音流淌的筆端,寫下了童年回憶曲、青年浪漫曲、中年傷懷曲和時下對人生的感悟、對時代的輓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