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1930年生于上海。1951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资中筠集》(学术论文)等。译著:[法]巴尔扎克《公务员》,[美]薇拉·凯瑟《啊,拓荒者》,[英]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等。
发表于2025-04-10
有琴一张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大家小书系列的书读过了基本,每一本都很喜欢,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让我们了解了“大家”的平凡生活。每一个“大家”都有着最为平凡的生活,他们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有着平凡人的需求。看到他们的成长,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 有琴一张是资中筠...
评分有幸能听先生讲过两次课,即便是前一次,那时先生也已85岁了。 惭愧,并不知先生沉稳犀利的文笔与言辞下,也有一生的钢琴相伴。这本书读到的,是兼具年岁和境界后回顾过去的意味。许多简简单单的语句带过,我能隐约感受背后的重量。书中有句形容莫扎特话,可藉之表三分意: 恬...
评分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由此可见,音乐在人类社交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音乐,不仅陶冶个人情操,也美化了整个大社会。 爱音乐之人、音乐家,其内心一定是不空虚的,因为有音乐相伴。 大家学者资中筠虽然不是音乐专业出身,但是她年少时学习钢琴,一生与钢琴、音乐...
评分当年看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钢琴师》时,很是被电影中的一个情节感动了一把。为了躲避迫害的犹太钢琴演奏家面对心爱的钢琴却不能够进行弹奏,只能够在琴键上面进行空弹来感受那音乐的旋律。这一幕在亚德里安布罗迪修长手指的演绎下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隔着屏幕都能够感受到那份...
评分资中筠先生在书里提到了她的三个大学乐队成员。 一位同学陈平,他钢琴弹得不错,主要是鉴赏家,通乐理还作曲。比她高一班,原是数学系,后转哲学系。听说出身名门,饱受家学,英文非常好。 一位同学程不时,的确称得上多才多艺,除了音乐外,还会画画,并且爱好文学。他曾说过...
图书标签: 资中筠 钢琴 随笔 传记 人生 艺术 社会 音乐
编辑推荐
资中筠先生的音乐生活散记
内容简介
与音乐的关系只不过是少时课余学过六年钢琴,青年时曾以乐会友,老来成为不可或缺的自娱内容,同时也以之念旧游、结新交。其中有一些花絮、趣事以及人生的哀乐、体验。今接受出版社建议,在早已绝版的《锦瑟无端》小册子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容,续成一本小书,雪泥鸿爪,以飨同好。无以名之,想起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六一”之中我得其三:书一万卷、琴一张、老翁(媪)一个,遂以《有琴一张》为名。——资中筠
太短了,对于资中筠来说音乐人生是松散的,写来更是简练,不够入味。所以三点五星吧,多的半星算是叫我想起自己也和音乐打过一些擦边球似的交道,现在彻底远离了音乐才觉出了其中漩涡般的美来,自己的遗憾是暂时弥补不了了,看看别人也是好的,真是悔意难言。
评分大部分是前不久资先生89大寿生日音乐会时网上一篇关于她学琴练琴的长文读过
评分口袋书,故事不少。在快餐阅读时代,读书越来越像读一本杂志的专题。大家小书系列,让人能可以慢下来。
评分大道至简。资先生的音乐生活小记,我却看到了社会变化中人的命运。人要有一点爱好,会使得生命的黄昏更有寄托,让生命多一点光华和阳光。
评分3.5星。资中筠谈了自己从少女到老年期间与钢琴演奏的往事,基本上都是个人经历的简述和个体情感的抒发,而且音乐与她只是爱好,谈的也不深,因此不怎么吸引我。但是,一是她对49年到79年大陆政治变幻导致的对钢琴的看法——一种艺术、与苏联相关的艺术、与资产阶级相关的艺术——却是值得记录的。有时候我会想,要感谢科技的进步让古典音乐和西洋乐器可以走入千家万户,不至于一提到钢琴就会想起资产阶级来。二是这本书虽然小,但提到的人却不少,看来资中筠所交游的人物还是颇与她的生活相似的,有很多人我们今天已经陌生了,如沈湘、程不时等,但到网上一搜,喔,还挺牛,可惜啊,她提到的这些昔日的精英,不论出身高低,不论是海归还是土著,不论投身革命早晚,居然基本上都被那个年代耽误了。可悲,可叹。可奈何?
有琴一张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