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的《哀歌——论文明的悲剧观念特质》从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探讨了文明发展的特质,这种特质因为人类心理和社会的诸方面成因,乃是一种符合悲剧观念的悲剧特质。
本书分为“本源”、“死床”和“物哀”三大部分。对传说、神话、史书记载进行意向解读,剖析了其中的悲剧观念、悲剧思维;从心理、政治、伦理、性别等方面展现了超越选择的四种冲突;同时也从悲剧观念的消极美学角度诠释了悲剧观念的形而上的形态。
书的内容富有哲学内涵和思辨,从人类心理、人类文化和世界观的层面展现了文明的悲剧特质。
时间原本与河流不同,它始终在流动,厌倦了的话可以迂回或超越,甚至可以停止或者抹杀。悲剧诞生于时间不可逆转的洪流中,唯一残存的只可能是精神或者某种道德意味,而对于生者而言,大部分都只是一声叹息。这也是书中第一部分所讲述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带给我的感受,死亡于...
评分“生存对于死亡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亏欠。”这是作者在书中所写的一句话,无疑也是对在世的人的一种精神拷问。在绵延的时间里,那些为我们所铭记的其实都是在不断地遗忘,我们对于已经消逝的人、事、物在我们的脑海里从一个实体的像逐渐变成一个虚幻的影子,最后终将会化作虚无。...
评分这是本有冲突的书 也是会思考的书 至于对或不对 那不重要了。显然哀歌的美学境界是高高高于我的认知的 好在早就信奉死亡是唯一必然可靠的存在 对柏拉图的哲思也一直有草根的理解。 比如理念是可以完美且不灭的 如木心说的 我爱你 与你何关 这就是纯粹的存在。整篇文章的逻辑...
评分死亡的恐惧于我,是与至亲之人的分离。在分离面前,死亡的痛苦、死亡的未知都显得不足为道。宗教的出现对恐惧的人类社会是一个comfort。它们让我深信,死亡是到达另一个彼岸,我们终将在彼岸再次相会,从此不再分别;又或者说,我们终将回到人世,继续被中断的情感。 死亡之美...
评分也许对于任何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外观也总会构成喜欢一本书的重要理由。《哀歌——论文明的消极美学气质》这本书,对它的良好印象正是从其外观开始的。它的封面让我感到干净,翻开书后就发现这种干净其实和书的内容是不违和的。这就是一本学者踏踏实实做学术的书籍,不花哨...
优雅而无后顾之忧的生活是一个人面对自己灵性生命最有好的方式。一个人的自我延续性可以抵挡生命和时间的流逝而不会被挫败,不朽的精要不在与于永远存在,而在于永远延续。
评分家里有一只五岁的兔兔。时常忧虑于它的死亡。这本书真的有治愈到我…… 死亡是必然的,无可避免的,从哲学意义上唯一的“变”。人类因为无法超越的认知冲突,存在就是悲剧,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感受这个世界,不沉溺社会强加之物,也不畏惧将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是作者家养的宠物兔的毛!书没上架的时候作者写了一篇关于他家宠物兔的文章刷遍养兔人的朋友圈,作为一个养兔人瞬间圈粉!但是哲学类书籍我觉得枯燥的很,看不进去也是真的
评分显然哀歌的美学境界是高高高于我的认知的 好在早就信奉死亡是唯一必然可靠的存在 对柏拉图的哲思也一直有草根的理解。 比如理念是可以完美且不灭的 如木心说的 我爱你 与你何关 这就是纯粹的存在。整篇文章的逻辑非我辈能明晓 但死亡确是人类的终极悲哀 而这种悲哀乃是文明之母 这让我想起野外合作社的那句歌词 “如果一年都是闲暇的假期 那么努力也就没有了意义” 所以如果有永生 那么一切都将是无意义的 要坚信只有死神才可以重生 如果没有死亡 地球上很难出现诗作。有死 有文明。意犹未尽 大多数意象于我而言像高等数学一样 但还是很多审视自己的地方 比如释放悲哀的极端行为 比如不惧死亡的痛苦 却有些死亡的遗憾 比如某种死亡的五个阶段 比如尼采的愤怒去思考该本我些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是作者家养的宠物兔的毛!书没上架的时候作者写了一篇关于他家宠物兔的文章刷遍养兔人的朋友圈,作为一个养兔人瞬间圈粉!但是哲学类书籍我觉得枯燥的很,看不进去也是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