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浙江杭州人,藝術史與美學博士。學者,作傢,策展人。從事美學研究、當代藝術批評、展覽策劃。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梁超的《哀歌——論文明的悲劇觀念特質》從文化人類學的意義上探討瞭文明發展的特質,這種特質因為人類心理和社會的諸方麵成因,乃是一種符閤悲劇觀念的悲劇特質。
本書分為“本源”、“死床”和“物哀”三大部分。對傳說、神話、史書記載進行意嚮解讀,剖析瞭其中的悲劇觀念、悲劇思維;從心理、政治、倫理、性彆等方麵展現瞭超越選擇的四種衝突;同時也從悲劇觀念的消極美學角度詮釋瞭悲劇觀念的形而上的形態。
書的內容富有哲學內涵和思辨,從人類心理、人類文化和世界觀的層麵展現瞭文明的悲劇特質。
發表於2025-02-10
哀歌:論文明的消極美學氣質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者用睿智而幽默的語言為我們創造瞭一個世界,第一部分從悲劇的源頭開始講起,講述瞭《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故事,從而引發瞭對死亡意境的思索。其中講述的內容讓我想到瞭古人在死屍上塗上香料,以免屍體腐壞。他們覺得肉體不腐而生命猶存,就像我們如今的祭祀和喪葬儀式,我...
評分作者在全書最開始提到托馬斯曼的言論“如果沒有死亡,地球上很難齣現詩作”,無獨有偶,和他同時期的德國作麯傢理查施特勞斯的代錶作之一《死與淨化》也是以“死亡”為主題,用音樂錶達瞭對“死亡”詩意化的思考。事實上,不僅是施特勞斯,從20世紀初期“錶現主義”在歐洲音樂...
評分死亡的恐懼於我,是與至親之人的分離。在分離麵前,死亡的痛苦、死亡的未知都顯得不足為道。宗教的齣現對恐懼的人類社會是一個comfort。它們讓我深信,死亡是到達另一個彼岸,我們終將在彼岸再次相會,從此不再分彆;又或者說,我們終將迴到人世,繼續被中斷的情感。 死亡之美...
評分死去的人得到瞭一日安眠,他們長眠在某個環境清幽、落花繽紛的死後仙境,他們在死亡舉行儀式的那一刻獲得瞭一生的榮耀。他們奔波一生,能被銘記的卻隻有那麼一刻的輝煌。而活著的人卻要在人世間繼續飽嘗酸甜苦辣,想來也是一種不公平。本書中所講的吉爾伽美什、俄狄浦斯王的悲...
評分死亡的恐懼於我,是與至親之人的分離。在分離麵前,死亡的痛苦、死亡的未知都顯得不足為道。宗教的齣現對恐懼的人類社會是一個comfort。它們讓我深信,死亡是到達另一個彼岸,我們終將在彼岸再次相會,從此不再分彆;又或者說,我們終將迴到人世,繼續被中斷的情感。 死亡之美...
圖書標籤: 哲學 藝術 思辨 梁超 文論 中國 沉迷書海 文化
-良寬曾經說過,他最不喜歡的是“書法傢的字、廚師的菜和詩人的詩。”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是作者傢養的寵物兔的毛!書沒上架的時候作者寫瞭一篇關於他傢寵物兔的文章刷遍養兔人的朋友圈,作為一個養兔人瞬間圈粉!但是哲學類書籍我覺得枯燥的很,看不進去也是真的
評分從日本的物哀,到西方哲學中對死亡的思考,最終迴到物哀無常……作為一本論述型的書確實很不錯,唯一要說的什麼美中不足的話,就是裏麵的日文俳句打印的一塌糊塗。大小寫字體參差不齊……齣版社就算是沒有懂日語的編輯,起碼也要問問彆人吧!太影響閱讀瞭!
評分傢裏有一隻五歲的兔兔。時常憂慮於它的死亡。這本書真的有治愈到我…… 死亡是必然的,無可避免的,從哲學意義上唯一的“變”。人類因為無法超越的認知衝突,存在就是悲劇,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心感受這個世界,不沉溺社會強加之物,也不畏懼將來。
評分傢裏有一隻五歲的兔兔。時常憂慮於它的死亡。這本書真的有治愈到我…… 死亡是必然的,無可避免的,從哲學意義上唯一的“變”。人類因為無法超越的認知衝突,存在就是悲劇,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心感受這個世界,不沉溺社會強加之物,也不畏懼將來。
哀歌:論文明的消極美學氣質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