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奥兹(1939— )
以色列国宝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多年热门人选,主要作品有《爱与黑暗的故事》《我的米海尔》《一样的海》《乡村生活图景》等。他擅长破解家庭生活之谜,家庭悲剧和夫妻情感是其作品常见的主题。奥兹的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共鸣,多次获大奖,包括以色列国家奖、费米娜奖、歌德文化奖,以及国际弗兰茨•卡夫卡奖等。
阿摩司•奥兹是以色列的世界级作家,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而《我的米海尔》正是奥兹蜚声文坛的成名作,奠定了奥兹的国际地位,也是现代希伯来文学史上的杰作,受到阎连科、毕飞宇、池莉、徐坤、邱华栋等作家的一致赞誉。《我的米海尔》自1968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小说采用女性话语,丰富地表达出女性意识与女性心理特征,在现代希伯来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女人与家庭,是奥兹笔下不断复沓的命题,他想探讨现代人怎样生活这一主题:两个普普通通年轻人的婚姻究竟错在了何处?“我在年轻时浑身充满了爱的力量,而今那爱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汉娜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读者。小说通过因婚姻绝望而坠入疯狂的女主人公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感受人生,表现手法匠心独运,行文优美自然,让读者在遥远的东方大陆,一睹上世纪50年代耶路撒冷人神秘莫测的家庭生活和生动丰富、充满神奇色彩的社会文化场景。
《我的米海尔》讲述在神秘而富有历史感的古城耶路撒冷,文学系女大学生汉娜与地质学博士米海尔一见钟情。十年岁月悠悠而逝,往昔的对恋人在情感上悄然发生微妙变化。天生丽质而多愁善感的汉娜失望痛苦,慢慢退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在遐想的孤独世界里,尽情宣泄着被压抑的期待和欲望。
光秃秃的山,沙漠野兔,豺狗,狼,贝都因人的帐篷。以色列小城阿拉德,一个至今保持着先知和耶稣降临时代的景观的地方,阿摩司•奥兹经常在城外散步,面对着茫茫大漠,清除掉塞满头脑的来自耶路撒冷、加沙的近期新闻,只为——用他的话说——“保持对永恒的注目。” 来到上海...
评分耶路撒冷是继伊斯坦布尔之后又一个令我着迷的城市。后者因为帕慕克,一个怀旧情结泛滥的家伙。伊斯坦布尔在他笔下,灰暗,残败,要多忧伤有多忧伤。而耶路撒冷,同样的,被神秘气息笼罩,象一幅虚幻的黑色背景下的灰色图画,里面充满石头、松树、铁锈,还有冰冷的胡萝卜丝上泪...
评分从苏童的已婚男人开始差不多看了很多有关爱情与婚姻的小说,到这个暑假的《玛格丽特小镇》和《我的米海尔》,越来越让我放下了“再不相爱我们就老了”,“如果你想要和一个人共度余生,那么余生越早开始越好”这些说法,总觉得爱情多年以后要靠内啡肽维持很可怕又没有办法...
评分在等待他归来的深夜,我静静地阅读完这本书。耶路撒冷是冷的,也是一座伤心之城,它是幻觉。那么汉娜的爱情轨迹呢?也是一场幻觉,她生活在幻觉之中,时时刻刻在追忆那些往昔的美好,并一点点将自己裹进蚕茧。 而她的爱情正慢慢死去,尽管她失望痛苦。 汉娜是个多情善感的女子...
赞叹奥兹的女性视角。相识相爱的过程写得尤其好。婚后……汉娜脑海中总闪回初相识时的情景,想起最初打动她的词语。十年之后,是否还有爱情?我和你是兄妹,米海尔。“是母与子。山与林。石与水。湖与舟。形与影。松与风。 ”
评分作为一个女人,我不太懂汉娜瞬息万变的心思,但是佩服OZ讲女性心理刻画的如此细致。 看不出来汉娜是否爱着自己的丈夫,爱着自己的母亲,爱着身边人的人……有的只是住在她内心的双胞胎进而体现出来的控制欲,是她的龙虎号进而体现出来的对无聊乏味生活的苛责,还有耶路撒冷无尽的寒冷,阴郁和嘈杂。
评分【藏书阁打卡】用女性的第一人称,展现了从相识,恋爱到婚姻,两性之间的交往会出现的神奇变化,和每个读者都不会忽略的亲密热恋之余不小心蔓延出来的现实和尴尬。 第一次读奥兹的书,未读完时就想赶紧找来他的其他作品来看!太喜欢的一本小说。从开篇第一句被紧紧抓住,到中间对女性细腻准确的心理描写,到多处耶路撒冷的环境描写,我深深沉醉在奥兹的文字世界中。我想去耶路撒冷,看那里的四季,看远方的山,落叶和巷子里的猫。
评分爱与不爱都是一瞬执念。
评分虽然写的都是生活琐碎,但是细节饱满丰富,写困在不如意的婚姻中的女人的情感,想要的得不到,又无力挣脱,想改变现状又安于现状,太真实细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