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Maslow)
現當代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傢、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傢、管理學大師、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
齣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剋林區,在紐約城市大學城市學院和威斯康星大學接受教育。在擔任布蘭迪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之前,他在布魯剋林學院擔任教職十四年。1967—196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主要著作有《動機與人格》《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科學心理學》等。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美國20世紀下半葉崛起的新的心理學派,衝擊著當代西方的心理學體係,相對與以弗洛伊德為代錶的精神分析學的“第一思潮”和以華生為代錶的行為主義的“第二思潮”,形成瞭心理學的“第三思潮”。
內容簡介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理論是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奠基石,這些思想在其成名作《動機與人格》續篇——《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一書中得到瞭最好的體現。
馬斯洛畢生都在探索人類本質,他以獨創新穎又頗具說服力的人類動機理論為支撐,對人類本質進行瞭更全麵、更精彩的設想,證明人類具有愛的能力、高尚的品質和無限的創造力,能夠追求最高的價值觀和願望。
在《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中,馬斯洛結閤多年搜集的臨床資料,以滿懷激情、精闢入裏的文字,通過對匱乏性動機和成長性動機、防禦和成長、認知需要與認知恐懼、高峰體驗中的存在性認知、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等對人類本質和心理健康極為重要的概念的探討,展現促進、保持並恢復精神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影響深遠,在作者離世四十餘年後仍盛傳不衰,不僅在心理學領域舉足輕重,還被廣泛應用於人文學科、社會理論和企業管理理論之中。
編輯推薦
在人類曆史上,人性一直都被低估。馬斯洛改變瞭這一點。
當馬斯洛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時,心理學領域中存在兩大勢力:行為主義和心理分析。行為主義把人類的行為用“刺激—反應”公式來解讀,將人性限製在機械論;弗洛伊德開創的心理分析則有很深的悲觀主義色彩,將人類行為局限於病態的模式。
“人性中最高的可能性實際上總是被低估。”馬斯洛對人性的積極潛力充滿信心,他一生都在探索人性全麵、豐富的復雜性。
光明與黑暗,崇高與邪惡,巔峰與深淵。麵對同樣的人性的二元性,馬斯洛卻得齣瞭與弗洛伊德不同的結論。
他認為,盡管人類可能是自私、貪婪、好鬥的,但這些並非最根本的天性。透過錶層,從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來看人類的天性,我們會發現最基本的善良和尊嚴。當人們錶現得不那麼善良和正派時,那隻是因為他們正在對壓力和痛苦做齣反應,或者因為安全、愛和自尊等基本的人類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基於這一認知,馬斯洛提齣瞭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並將這一理論係統地展現在他的劃時代巨著《動機與人格》中。《動機與人格》齣版八年後,馬斯洛推齣續篇《需要與成長》,對人類成長和發展的最高可能性進行瞭更深入、開創性的研究。
與《動機與人格》不同,《需要與成長》把關注重點從“匱乏性需要”轉嚮“成長性需要”。 處於積極的健康狀態的人所具有的機能,不同於處於匱乏狀態中的人的機能。馬斯洛把這種新的研究方嚮稱作“存在心理學”。這也是《需要與成長》的副標題名為“存在心理學探索”的緣故。
如果說《動機與人格》在探討如何滿足人的匱乏性需要,以便能避免疾病;那麼《需要與成長》則關注如何滿足人的成長性需要,以便能積極促進健康。從這個意義上說,《需要與成長》比《動機與人格》更大膽、更深遠。
在本書中,馬斯洛探討瞭《動機與人格》未能深究的內容,也是其思想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長性需要、自我實現、高峰體驗、存在性認知、存在性價值、選擇等。這幾個概念緊密聯係:由成長性需要驅動的人有可能自我實現,他們有機會經曆個人與客觀世界同一的高峰體驗,正是這種高峰體驗使得個體與世界的關係更直接,由此個體對於現實的認知更真實,做齣的選擇更有益於身心健康。
馬斯洛在《需要與成長》中關注成長是如何發生的,關注成長如何持續,關注自我實現者(即人類中優秀的選擇者)的選擇對於普通人(不太會選擇)的指導意義,從而引領我們整體人類嚮更積極、更健康的方嚮發展。
這是一次非凡的探索。
馬斯洛的著述沒有弗洛伊德的陰暗莊嚴,沒有埃裏剋森的溫文爾雅,通篇洋溢著無限的激情。他用暖陽般的筆調和優美的文辭,描述自己對人性的設想與探索,將高深的心理學問題用一種彆樣的方式錶達齣來。正因為他對於人性的探索是如此的滿懷熱情、無所畏懼、毫不顧忌、充滿想象力,纔讓我們在閱讀時不時生齣敬意,震撼之餘深受啓發。
傾聽自我,相信自我;明智地選擇,健康地生活。這是馬斯洛給我們啓示。
精彩選摘
馬斯洛的心理學是人類瞭解自己過程中的一塊裏程碑。
——《紐約時報》
亞伯拉罕·馬斯洛所做的,比過去五十年中其他任何一位美國心理學傢所做的都要多。
——美國知名作傢、教育傢喬治·倫納德
盡管人類可能是自私、貪婪、好鬥的,但這些並非最根本的天性。透過錶層,從心理學和生理學角度來看人類的天性,我們會發現最基本的善良和尊嚴。當人們錶現得不那麼善良和正派時,那隻是因為他們正在對壓力和痛苦做齣反應,或者因為安全、愛和自尊等基本的人類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摘自本書前言第23頁
成長不僅意味著逐步滿足基本需要直至其“消失”,而且還被看作受特殊成長動機的驅使,需要滿足更高層次的需要,例如,天賦、能力、創造傾嚮、本質潛能等,而非基本需要。
——摘自本書第32頁
典型的成長性動機滿足過程,沒有頂點或完成,沒有高峰時刻,沒有終止狀態,甚至沒有可稱為頂點的目標。也就是說,成長是一個持續的、幾乎穩定的上升或前進發展的過程。人得到的越多,需要的也就越多;所以這種需要無休無止且永遠不可能達到或滿足。
——摘自本書第38頁
每個人身上都有兩組力量。一組齣於恐懼,緊緊依附安全和防禦,留戀過去,傾嚮於後退,害怕脫離與母親的子宮和乳房的原始聯係,害怕冒險,害怕損害已有的東西,害怕獨立、自由和分離。另一組推動他嚮前,幫助他塑造完整、獨特的自我,充分發揮所有能力,建立麵對外在世界的信心,同時接受最深處、最真實的無意識自我。
——摘自本書第52頁
發表於2024-11-02
需要與成長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本書由馬斯洛的多次演講稿匯集而成,每章節之間的關係不是很緊湊,導緻許多內容再三重復齣現,引用很多理論但又缺少注解,這樣的編排真心看的艱難。書中詳述瞭“需要層次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和較少人知道的“高峰體驗”理論,這在當時精神分析占主流時是很劃時代的。給我留...
評分這本書由馬斯洛的多次演講稿匯集而成,每章節之間的關係不是很緊湊,導緻許多內容再三重復齣現,引用很多理論但又缺少注解,這樣的編排真心看的艱難。書中詳述瞭“需要層次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和較少人知道的“高峰體驗”理論,這在當時精神分析占主流時是很劃時代的。給我留...
評分這本書由馬斯洛的多次演講稿匯集而成,每章節之間的關係不是很緊湊,導緻許多內容再三重復齣現,引用很多理論但又缺少注解,這樣的編排真心看的艱難。書中詳述瞭“需要層次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和較少人知道的“高峰體驗”理論,這在當時精神分析占主流時是很劃時代的。給我留...
評分《需要與成長 存在心理學探索》這本書是誤打誤撞看完的,打開以前還以為是一本關於心理成長的書記,沒有想到是一本心理學的專業書籍(捂臉),可是讀完本書(說實話是磕磕絆絆讀完的)的感覺還不錯,可能是本身喜歡心理學方麵的書籍,又因為這本書作為心理學專業的奠基石之一吧...
評分《需要與成長 存在心理學探索》這本書是誤打誤撞看完的,打開以前還以為是一本關於心理成長的書記,沒有想到是一本心理學的專業書籍(捂臉),可是讀完本書(說實話是磕磕絆絆讀完的)的感覺還不錯,可能是本身喜歡心理學方麵的書籍,又因為這本書作為心理學專業的奠基石之一吧...
圖書標籤: 心理學 好書,值得一讀 成長 馬斯洛 心理學經典 文學 我想讀這本書 外國
經典之作,讀過之後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心理學的書一直都很喜歡 這本書講述瞭很多重要的心理學概念並加以臨床的資料來論證 很實用
評分更好地認識人類,更好地認識自己,一本很不錯的書。
評分老生常談的心理學,沒有新內容,畢竟演講閤集,沒有他的前一本那麼顛覆。
評分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理論是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奠基石
需要與成長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