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当代小说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战后德国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伯尔出生于科隆一个天主教家庭,中学毕业后在波恩一家书店当学徒,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文学和古典哲学,不久即被征召入伍,经历了六年的战争生活。伯尔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并被关入美军战俘营数月,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战后,他一边当木匠和统计员,一边继续在科隆大学深造,并开始发表作品。

伯尔的早期作品多以战争为题材,表达他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如《火车正点》《亚当,你到过哪儿?》及不少短篇小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他的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通过他们的遭遇和命运,批判和揭露社会的不公,他也因此被称为“德国文学的良心”。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一声没吭》《无主之家》《小丑之见》《莱尼和他们》《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和《保护网下》等。

伯尔曾获包括毕希纳奖和诺贝尔奖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并担任国际笔会主席数年。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德]海因里希· 伯尔
出品人:
页数:133
译者:孙凤城
出版时间:2018-8
价格:3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020141968
丛书系列:中经典精选
图书标签:
  • 海因里希·伯尔 
  • 德国文学 
  • 德国 
  • 小说 
  • @译本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海因里希· 
  • 原著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卡塔琳娜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管家,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过着体面的生活,却因一次意外成为媒体的靶子,遭到小报的诽谤,名誉受损,隐私被披露,甚至连亲朋好友都不幸遭到骚扰。忍无可忍的她,最终举起手枪,踏上了以暴制暴的复仇之路。本书首次出版于1974年,先后被译为三十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卡塔琳娜·勃罗姆刚被带去审讯时,几位警员对她共同的评价是:这个女人“毫无幽默感”,(尽管是在倒叙)这一小段插曲还有审讯过程中她的较真,似乎就已经预示了“将要”发生的事,以及整个故事的走向…… 伯尔对社会一向的深入注视,使他在作品里的批判从来不会藏着掖着,他想...

评分

因为得罪了《Bild》(《画报》,相当于英国的太阳报和台湾的苹果日报),伯尔被抨击,警察搜查了他的家,以调查他是不是跟正在被缉捕的黑帮有所联系。 然后就有了这本书。 要说起批判的力度,这本语言隐忍甚至有点儿平淡的小说超出了伯尔的“欧洲之书”《莱尼和他们》,这只...  

评分

因为得罪了《Bild》(《画报》,相当于英国的太阳报和台湾的苹果日报),伯尔被抨击,警察搜查了他的家,以调查他是不是跟正在被缉捕的黑帮有所联系。 然后就有了这本书。 要说起批判的力度,这本语言隐忍甚至有点儿平淡的小说超出了伯尔的“欧洲之书”《莱尼和他们》,这只...  

评分

卡塔琳娜·勃罗姆刚被带去审讯时,几位警员对她共同的评价是:这个女人“毫无幽默感”,(尽管是在倒叙)这一小段插曲还有审讯过程中她的较真,似乎就已经预示了“将要”发生的事,以及整个故事的走向…… 伯尔对社会一向的深入注视,使他在作品里的批判从来不会藏着掖着,他想...

评分

卡塔琳娜·勃罗姆刚被带去审讯时,几位警员对她共同的评价是:这个女人“毫无幽默感”,(尽管是在倒叙)这一小段插曲还有审讯过程中她的较真,似乎就已经预示了“将要”发生的事,以及整个故事的走向…… 伯尔对社会一向的深入注视,使他在作品里的批判从来不会藏着掖着,他想...

用户评价

评分

独身 有一辆车作为代步工具 下雨的时候漫无目的的游荡也是好。

评分

人们挖水渠引导水流的方向,却说那是自然所为

评分

小说和改编电影都优秀的范例,伯尔用案件调查报告式的风格书写,用戏谑的笔调消解掉了一部分故事本身的悲剧色彩,将嘲讽与揭露发挥到了极致,语言诙谐,但句句都是控诉…特别要注意的是,故事发生在那堵墙靠民主自由的一面,于是,在铁幕之外的地方,当权利与舆论绑在一起,对普通人的摧毁依旧是致命的。对新闻自由的倡导若没有相应的监管,只会让弱者陷于大众媒体的暴政之下,如故事中的卡塔琳娜遭受的一般,不再有隐私,不再有个体的自由,别有用心之人引导舆论,庸众的恶意肆意狂欢,和墙的另一侧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分

暴行是如何发生的,并能导向何方? 媒体问题一直是全球各地绕不开的话题,上年的雪莉,看的《隧道》《虚线的恶意》《我们与恶的距离》都在报道一些虚假或者博眼球新闻,那媒体,记者的初心都在哪呢,单单就为了生存吗

评分

德国文学就是这样令人难堪,刀刀见血,谁也跑不了,关怀我们不曾想到的人。比如那些监听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