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
三島由紀夫(1925-1970),本名平岡公威,出生於1925年1月14日,自幼身體孱弱,在祖母的溺愛下成長,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任職於日本的大藏省,隔年為了要專心從事寫作而離職。在川端康成的引介下,三島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創作不斷,成為日本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而他不僅在日本聲譽卓著,在國外也有極高的評價,曾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譽為是「日本的海明威」,也是著作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三島除了小說、散文與詩詞等文學創作外,在戲劇方面也展現驚人的才華,寫了許多優秀的劇本,致力於日本古典戲劇能樂和歌舞伎的現代化。同時他還擔任過電影演員,在以自己小說改編的電影中特別演出。1970年三島完成力作《豐饒之海》四部曲後,夥同他人前往自衛隊總部挾持總監,發表《憂國》萬言書未果,於是在11月25日選擇以切腹的方式自裁。三島一生寫了40部小說、18部劇本與20篇短篇小說,主要著作有《假面的告白》、《金閣寺》、《禁色》、《美德的徘徊》、《豐饒之海四部曲》、《近代能樂集》與《愛的飢渴》等。
譯者簡介
高詹燦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日文譯者,主要譯作有《蟹膏》、《獻給折頸男的協奏曲》、《鳥人計畫》、《烏鴉的拇指》、《夜市》、《光之國度》、《蟬時雨》、《劍客生涯》系列、《新選組血風錄》等書。
個人翻譯網站:www.translate.url.tw
★三島由紀夫文學的出發點,預見其日後生涯與文學的一切
★日本戰後文學極具代表性的名作
我自小就意識到,吸引自己的事物皆與常人不同。
誕生在戰爭期間,身為一個男孩子的我,先是被身著華麗和服、濃妝豔抹的魔術師吸引——我的心深深馳迷於舞台上盛大的假面演出,虛假與力量如此撼動我的靈魂、賦予我表演的意識……隨著逐漸成長,我的心與熱情,皆祕密澆注在結實、充滿彈性的年輕男性肉體上,我不想成為英姿煥發的軍人,卻在意著他們健美的體態;我也不想享用活著的他們,讓他們死於折磨的影像總能賦予我最大的愉悅……
然而,身為一名傑出的演員,我必須飾演好正常的男性角色:與美麗的女性交往、吻她們、結婚生子。
☆
三島由紀夫的第一本半自傳性小說,不僅出版後即成為暢銷書,川端康成更譽為「1950年代的希望」,確立其新進作家的地位。
在書中,主人翁希望找到自己對死亡偏好的根源,後來他找到的是他的同性戀傾向。
同性戀題材挑戰了當時日本傳統社會風氣,成為當時文壇的熱門話題。
「在別人眼中覺得我演戲,對我而言卻是想要回歸真實本質的表現,而看在別人眼中覺得是自然的我,反而才是我在演戲。」
在這本半自傳的長篇裡,三島並沒有把假面自覺當作假面,他只是對喬裝產生興趣,因而陷入表演的欲望,「純粹的我」與「演戲所喬裝的我」交錯;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不得不發現自己本來的面目,此書正是一座青春情慾的紀念碑。
朋友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对我说了一句话:“你看吧,这本书很阴郁。” “好啊,我喜欢阴郁。” 对同性的爱恋,对血的崇拜,对死亡的向往……以肉体为本向精神挑战。 查到他后来剖腹自杀。我竟然没有感到意外。写出这样一本书的人,做出什么事情都是很正常的。我觉得。 推荐给心...
评分最吸引我的依然是死亡、夜和热血 -----“我” 日本人笔下的青少年主人公鲜少有健全的家庭环境,从村上春树到三岛由纪夫。甚至是渡边淳一和大江健三郎文内的中年男人也不例外。他们生存在压抑混重的环境里,四周可能全是羸弱年迈的祖母级人物,又或是粗暴简单的父亲,他们无一...
评分只看过三岛的金阁寺,之后是这本其他的有几本,但一直没看,只是学日本历史的时候提到了他。日本作家多自杀,三岛更是选择一种决绝的方式,他未必是对中国有好的,可是私小说,也就算了。况且这本书是推荐腐女必看的审视自己的内心,突然就对这男人的生平很感兴趣,真如书中所...
评分看三岛由纪夫的《假面的告白》时瞥到一句话:你在放荡的孤独中闪光。顿时有如被针扎到手指,一丝尖锐的疼痛带来的隐约快感。放荡的孤独,一如某时某地歇斯底里的张狂,带有纵情和不计后果的气味。我迷恋这味道。 孤独是人生命中的一种恒定状态,它一直存在,只是时间越久远,...
评分朋友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对我说了一句话:“你看吧,这本书很阴郁。” “好啊,我喜欢阴郁。” 对同性的爱恋,对血的崇拜,对死亡的向往……以肉体为本向精神挑战。 查到他后来剖腹自杀。我竟然没有感到意外。写出这样一本书的人,做出什么事情都是很正常的。我觉得。 推荐给心...
同性戀學入門?還是自戀學入門?受不了三島追求美的態度,沉醉在自己的病態美中,是美學和政治觀問題。注定無法和三島的嚴肅文學共存,但我就快為了黑死三島,而決心要將他所有作品看過呢....
评分「所有會被殺害的年輕人我都愛。」 可以看到三島從少年時體內就充盈著死的熱望。這一本的文字裡他細緻地寫了關於慾望、愛與死亡的因由和路向。 「我不想當我自己」這個強烈的心願,與「成為近江」的衝動混雜成一團粘滯的慾望。「我」存在的根基在敘述中不斷受到質疑而被撼動。 很像是三島自我否認和矛盾意念的集結,以至於24歲的他一直視日常生活為畏途。其中也提及了「大海的誘惑」,令人很容易聯想到這似乎成為關於「豐饒之海」的一次暗示。
评分译得很好,之前就很喜欢高译人间失格
评分非常好,这种“好”是非常私人的。这种自传式的东西不是谁都能有勇气写得出来,很私人也很难面对过去——特别是三岛由纪夫这种聪明人。读完这本刚好可以读《蔷薇刑》,也终于知道他拍那些图片的出发点……
评分倔强的买了台版,竖版繁体字,因为怕大陆的有删减。三岛将自己描述为性别倒错者,那份痛苦和现实彰显纸上。他在里面透露的死亡美学,跟他最后的切腹真是很搭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