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恩·谢泼德 Nan Shepherd (1893-1981),英国作家、诗人,一直生活于苏格兰阿伯丁,曾在阿伯丁教育学院教授英国文学。她终生未婚,与山为伴,阿伯丁附近的凯恩戈姆山区遍布她的脚印,作品也都以大山为主题,包括散文、小说和诗集。
管啸尘,1991年出生,湖北襄阳人,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从事翻译工作。
☆ 入选 豆瓣·2018年外国文学非小说类年度十佳
☆ 入选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自然文学奖
...................
在这高处,没有动静,也没有声响。
人类离这儿大概还有千万年远吧。
我存在着:这就是大山赐予我的最大恩典。
.... ...............
☆ “关于英国自然风景的最佳作品 ”(《卫报》)
☆ 肖像印在英镑的传奇作 家 娜恩·谢泼德
☆ 蒙尘三十余年的文学经典 中文版 初次引进
☆ 中文版特别收录 珍妮特 ·温特森 诚挚推荐书评
☆ “当代最好的行走作家” 罗伯特·麦克法伦 万字长文作序
...................
“我就像一条狗,气味使我兴奋;泥土上苔藓的味道也使我兴奋……”
娜恩·谢泼德是大山的终身游客:她吃野果、饮河水,她在湖里游泳、在山腰入眠;清晨醒来,知更鸟的爪子搭在她赤裸的胳膊上;有些时候,是野鹿吃草时的呼吸把她唤醒。
她冷静精准,分享了一生所见的高地、幽谷、群山、水、雪霜、空气与光、植物、鸟兽虫和人类;却又私人、自我,描述了自己在山中如何安眠、如何观看、如何倾听、如何触摸和感受,乃至于如何存在。
这是一曲献给大山的经典颂歌,一本捕捉流水、雪花、鹿鸣的风土故事集,更是一次通往存在的旅途,一次长达数十年的感官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和外在世界之间能产生多少微妙的联系:对山的生命体察得越深,对自己也就了解得更加深入。在1977年出版之前,此书的手稿被作者本人压在箱底三十多年;而在出版后,珍妮特·温特森、阿莉·史密斯、罗伯特·麦克法伦等知名作家均成了娜恩·谢泼德的忠实读者。
...................
如《尤利西斯》之于都柏林,《达洛维夫人》之于伦敦,《活山》凝视着风景的细节,也充满热情的哲思。——罗伯特·麦克法伦
之所以说《活山》这本书“好”,是因为它在一个特殊且微小的主题中,找到或者说提取了一个关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的故事。——珍妮特·温特森
这趟禅宗式的“登山朝圣之旅”让人享受其中,它极具启发性地融合了哲思和纪实,反映了在她所爱的山水中,处处皆是生命的各式形态和力量。——阿莉·史密斯
这本书只有一百多页。但事实上又不止:它长达一千多页,因为你将会至少读十遍以上——而且每一遍都会读出不同的东西。——尼古拉斯·雷扎德,知名书评人
安娜·谢泼德(即娜恩·谢泼德),作家,大学老师,于1893年2月11号出生在阿伯丁附近的彼得库特东区韦斯特顿村(Westerton Cottage, East Peterculter)。她在家排第二,父亲叫约翰·谢泼德,是一名土木工程师,祖父母是来自斯特朗和德拉姆的农民;她的母亲叫简·史密斯·谢泼...
评分因为新经典的公众号推荐,偶然的眼缘入手了这本书.小小一本,在通勤路上慢慢翻完,感觉在倾听一位经验丰富又亲切的大山爱好者将自己珍藏的喜悦分享给我,同她一道领略大山的变幻,美丽,生灵以及置身其中的美妙感受,这一切都令我倍感向往. 因为,我也是一个喜欢大山的人啊. 小时候很少...
评分读书需要缘分。 开年阅读的第一本书是英国女作家娜恩·谢泼德的《活山》,缘分来得很突然。过年前后,我正被一些琐事缠绕,内心有些烦乱,偶然在一个公号上看到此书的推荐,娜恩·谢泼德的人生经历勾起我强烈的兴趣,当即在kindle上下单此书,痛快啜饮。 我对神秘的灵魂向来有...
评分老实说,这不是一本很好读的书。很多次,我读了不到几页就想睡觉。但又有很多次,当就着床头灯阅读时,我仿佛于瞬间重返尼泊尔,在清晨四五点,正向山顶进发。那时万籁俱寂,夜黑得密不透风,巨大的山体面前人渺小如蚂蚁。只有头顶的星空嘈杂,凛冽的寒风时刻提醒着你于自然中...
评分一月中在豆瓣书店下单,埃莱娜·费莱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外,还加上了豆友推荐的这本小书。之所以说是一本小书,实在是因为打开快递书包那一刻,四本厚厚的红黄粉青的大部头之间,这本十六开、柳芽绿封面小册子给我的第一印象。之后,读完四部曲用了一周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
既通俗又玄妙,既唯美又朴素。娜恩·谢泼德找到了“风景”与“生活”的契合之处,以及身体与心智彼此相安的途径。你以为她在登山览景,她其实是在寻找生活;而当你以为她是在梳理生活的真义,她其实只是在爬一座山。万物一理,最重要的,是保有寻找光、发现惊奇的热情。
评分“对山的生命体察越深,对自己也就了解得更加深入。”
评分早课:重读谢泼德《活山》,上次看的时候,刚好在研读禅宗,我觉得谢泼德说的山,并不只是自然风景里的山,还有内心的山,你醒来,有时在山坡或悬崖上,在松林或草铺上,记忆还没完全loading,构建的自我还没明晰,你突然不知道身在何处,甚至自己是谁?这一刻不正是禅宗里无我,也是庄子说的“吾丧我”的状态。人越接近山,越接近本真天然的我,而不是那个被尘垢的自我。
评分一封献给山林乡野最诗意隽永的情书,每一句都是一幅瑰丽绚烂的生动画卷,带来需要用五蕴来体证的阅读体验;一次深入灵魂的山野漫步,更是一段向内探索的精神之旅。读得很慢的一本,也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一本。
评分有一段时间没买新书(最近出版的)了,上个月付印,就像新茶一样,在合适的时间到来,让人心中欢喜。跳过了开头长长的序言,最后珍妮特·温特森的读后感倒是看完了(毕竟从前因为她的一篇买了一本书)。Nan的描写令人感动,仿佛同她一起历经了一切,行走在地缘遥远而相近的陌生地方的一处,作为不爱好运动的人,有了别样的将思想和身体分开的体验,最初是位于高处时的“欢快肆意”。深知读完后甚至没能把握一半。清澈的水下的深谷,穿行在云中的负重,不怎么警惕人的独自出行的小鹿,那些行走在山中的人们……每个短小的句子都是经验凝聚,我一口吞下却因缺少真实的捕捉而无法消化——有些可惜,但能读到这本书,我是多么幸运。这不是一本只能读一遍的书,若是有一天去苏格兰必将带上它。翻译很美,装帧很好,纸质也合适,会关注一下这家出版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