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丽·哈斯林格(Ingrid Haslinger),历史学者及英国语言文学研究者,在维也纳宫廷银器与餐具博物馆担任研究员,著有《与茜茜共餐》《匈牙利炖肉――一段文化史》《从汤到陶锅――引人注目的餐点与器皿》《诸神的礼物:马铃薯的文化史与美味料理》。
发表于2024-12-22
诸神的礼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梁文道写过一篇《爆炸足球,爆炸薯片》,闲谈看世界杯为何要吃薯片,“咬一口薯片,它破碎爆裂的声响居然可以达到一百分贝”,吃薯片的人因此变得更加亢奋、激情。即使没有世界杯,即使不吃薯片,全世界的餐桌依然不会缺少马铃薯食品。 我们已经默认了这个征服事实。然而,过程...
评分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永远有多远?这是一句矛盾的话,我们知道永远是时间维度,远则是空间维度。两者不搭边,组合在一起却妙不可言。我们总是期待永恒,“我爱你到永远”,如此种种,司空见惯。这个远到底有多远?由空间的距离到时间的距离,跨越的实在是一种期待,渲染一...
评分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永远有多远?这是一句矛盾的话,我们知道永远是时间维度,远则是空间维度。两者不搭边,组合在一起却妙不可言。我们总是期待永恒,“我爱你到永远”,如此种种,司空见惯。这个远到底有多远?由空间的距离到时间的距离,跨越的实在是一种期待,渲染一...
评分美国人罗伯特·阿姆斯特朗的友人在上世纪70年代发明了“沙发土豆”一词,形象地描绘那些像一袋土豆似地蜷在沙发里,边吃薯片边看电视的人。眼看这个词汇流传甚广,阿姆斯特朗索性用它注册了一个商标。今天,我们虽然毫无恶意地以“沙发土豆”调侃,土豆君恐怕是被揭起来旧疮疤...
评分梁文道写过一篇《爆炸足球,爆炸薯片》,闲谈看世界杯为何要吃薯片,“咬一口薯片,它破碎爆裂的声响居然可以达到一百分贝”,吃薯片的人因此变得更加亢奋、激情。即使没有世界杯,即使不吃薯片,全世界的餐桌依然不会缺少马铃薯食品。 我们已经默认了这个征服事实。然而,过程...
图书标签: 饮食 文化研究 物质文化史 马铃薯 美食 文化史 餐饮文化 英格丽·哈斯林格
马铃薯——以激烈方式改变世界历史的贫民食材!
一直以来,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饮食社会史。
通过交易活动和战争,古老文明的子民持续不断地了解新的天然农产品、可食用的动物及其烹调方式,建立新的饮食习惯 。当第一颗马铃薯来到欧洲时,没有人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形状不规则的植物根部会彻底改变欧洲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术。今天,马铃薯仅次于小麦、玉米和稻米,成为全世界第四大耕作食用植物。在安第斯山脉居民耕种的约 30 种可食用的根茎类植物中,只有马铃薯周游列国,拥有国际地位。
英格丽·哈斯林格在这本内容丰富的马铃薯文化史中,叙述了马铃薯突破最初的偏见与误解,成功地广为世人接受的过程,展现出历史与美食的相互关系。本书还汇集了欧洲29国共计176道食谱,为马铃薯的种植与传播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土苹果居然有这样一个神奇故事,虽然是平民美食,各国的做法也是千奇百怪了。但我还是最喜欢酸辣土豆丝,书里没说哈哈哈
评分启真馆系列。跟随马铃薯的轨迹了解它的“前世今生”。这不仅是物种驯化、迁移的生物学之旅,也是改变世界和人类的历史之旅,还是解决粮食问题之后的美食之旅(本书主要介绍的是欧洲各国的马铃薯食谱)!现在马铃薯几乎遍布全球,也登上各地人们的美味菜谱,它似乎是“征服”了世界,但相比人类的功利,“谦逊”的马铃薯显然无意于此,它更贴合最初发现和驯化者古印加人的称呼——“诸神的礼物”,而人类应该感谢和善用自然的馈赠。
评分马铃薯的接受、传播及实践方式。有趣的一本小书。较为生动。
评分马铃薯如何传入中国这本书没说,应该也是通过菲律宾。据说甘肃还是青海有全土豆席,很想试试。
评分由礼遇有加到冷眼相待,再到餐桌上的寻常之物,没有比马铃薯更曲折坎坷的食材了。是金子总会发光,哪怕是埋在土里的马铃薯。本书主要讲述马铃薯在欧洲的遭遇,各种或热或冷的目光,透过纸背仿佛可见。故事很有趣,读来颇来轻松。
诸神的礼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