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洋,远古超萌武士(https://www.douban.com/people/lalasamurai/)
瑞士建筑师与工程师协会注册建筑师。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后前往瑞士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深造,曾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克里斯蒂安克雷茨(Christian Kerez)等瑞士知名建筑事务所工作,在苏黎世,巴塞尔,巴登等地有实际建成项目。从2010年起以笔名“远古超萌武士”进行建筑写作,专注于有设计感的学术思考,并长期在各类新旧媒体平台发表高阅读量学术文章。
摄影师: 梁睿哲 (http://arcdog.com/)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学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建筑学硕士,瑞士建筑师与工程师协会注册建筑师。曾任职于赫尔佐格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提嘉娜·塞拉等建筑事务所,现为ArcDog及ArcDog Film创始人。
城市笔记人(https://www.douban.com/people/dyl703/)的权威推荐
范文兵(https://www.douban.com/people/fwb/)的细致分析
本书一共介绍了20世纪以来的205个瑞士建筑案例。每个案例都在给出基本信息的同时,附上了额外的介绍。这些额外的介绍有些是技术细节,有些是文化背景,有些是设计感悟,有些是国情对比,有些是八卦故事。这使得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一本旅行介绍,更是一本瑞士当代建筑案例合集。
作为旅行手册,读者可以根据目录之后的“主题线路推荐”制定特色线路。
作为建筑介绍,读者可以根据“阅读话题推荐”更深入的了解各个案例之间的来龙去脉。
作为作品合集,读者可以根据正文后的“建筑师索引”了解该建筑师的重要作品。
作为史料汇编,读者可以根据正文后的“年代索引”了解特定时期的瑞士建筑全景。
但无论如何,本书最大目的是让读者获得一个切入瑞士建筑的角度,无论通过旅行还是阅读,最终建立个人化的理解。
2011年加入豆瓣,我即被豆瓣上一批活跃着的从事建筑学相关的用户所吸引。这批人中,有高校教师,有建筑师,有各大名校的学生,形成了一个活跃度很高的建筑圈子。这个圈子不断涌现各种学术讨论、建筑科普、实践反思,有时会就一个学术问题讨论地热火朝天(比如有人发过一个妹岛...
评分从设计和内容上看,本书当然很不错,除了对一般读者而言有些专业以外。我无法从学术角度做出评论,只好从我比较擅长的国情领域谈一谈本书如何改进——如果它有机会再版的话。本书作者在瑞士生活的时间其实比我更长,但我由于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投入了较多时间来研究这个国家...
评分从设计和内容上看,本书当然很不错,除了对一般读者而言有些专业以外。我无法从学术角度做出评论,只好从我比较擅长的国情领域谈一谈本书如何改进——如果它有机会再版的话。本书作者在瑞士生活的时间其实比我更长,但我由于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投入了较多时间来研究这个国家...
评分从设计和内容上看,本书当然很不错,除了对一般读者而言有些专业以外。我无法从学术角度做出评论,只好从我比较擅长的国情领域谈一谈本书如何改进——如果它有机会再版的话。本书作者在瑞士生活的时间其实比我更长,但我由于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投入了较多时间来研究这个国家...
评分2011年加入豆瓣,我即被豆瓣上一批活跃着的从事建筑学相关的用户所吸引。这批人中,有高校教师,有建筑师,有各大名校的学生,形成了一个活跃度很高的建筑圈子。这个圈子不断涌现各种学术讨论、建筑科普、实践反思,有时会就一个学术问题讨论地热火朝天(比如有人发过一个妹岛...
内容很棒,只是排版上可能稍微理工审美了一点。建筑图片明明都拍得很好看,也许做大开本(可能成本太高),排版调整一下会更棒。
评分尽管我此前略知瑞士和瑞士人在建筑学中的地位和声望,但面对书中众多熟悉(却不了解其建筑学价值)或陌生的建筑物,还是对没有在离开瑞士前读到本书感到遗憾。有点可惜的是,书中的专业内容多于科普,对没有建筑学基础的吾辈读者不够友好。尽管如此,我如今身处一片巨大而令人压抑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也能渐渐理解大师的匠心独运,以及瑞士建筑是如何在选材、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与自然、城镇和人(除了使用者,还包括甲方和选民)融为一体的。
评分作为一本建筑导览书,太过谦虚了。字里行间信息量很大,需要身体力行去一一检验。
评分一本伪装成建筑导游手册的有深度的建筑评介。有作者一贯以来的写作特点:既可浅读,也可深度。 浅读的话,百余个案例按照地区、主题、话题、年代、功能、建筑师多个维度分类,文字畅达,让人迅速了解案例,还真是本实用有诚意的导览手册。 深读的话,不长的文字里其实揉进了很多内容,有关瑞士建筑投标评选政策,几十年间施工分包等情况的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瑞士建筑与建筑教育的历史,等等,而且对前后相关案例对各种理论著作,有不少自如旳引用以及耐心的注释。到底有多深,从里面能看出来多少能学到多少,就看每个人水平了。
评分凭着对瑞士建筑莫名的好感买了这本书。读过以后很惊喜,无论从内容,还是图书的制作方面,这都是一部好作品。内容上可读性很强,结构清晰而且层次丰富。顺着作者的思路,整理了自己脑海里瑞士建筑的零碎片段,尤其是巴塞尔和格劳宾登地区两部分,看到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卒姆托等大师的成长和实践轨迹。读过之后忍不住要顺藤摸瓜,继续对瑞士和欧洲建筑学习了。排版也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