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1年接受英国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赫胥黎奖章,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著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美国人的性格》等。其中《江村经济》一书被其博士生导师马林诺夫斯基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发表于2024-11-21
生育制度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营养和生殖处于相克的地位。有些生物学家把前者作为自私的行为,后者作为爱他的行为,因为从生物基层上说,营养是损人利己的,而生殖是损己利人的。 动物的生命是以毁灭其他生命来培养的。可是生殖器却刚刚相反,新生命的产生没有不靠母体的消耗和亏损。 我们与其说:因为两性...
评分性的破坏力很大,能够破坏许多身份关系,长幼尊卑,身份秩序,所以在文明社会早期为了身份分工和秩序往往会压抑性。但是原始社会对于性是很直接不羞涩的,就像动物一样。 同费孝通一样,他不认为人类社会反对乱伦是动物自发的,认为这是生育制度与社会分工的要求。从古希腊神话...
评分 评分一、成书背景 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费孝通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
评分最近看《水浒》,金圣叹评的那个,看完序言就又打破一个幻想——我以前听说金的逸事时对才子怀着莫明的好感,没想到。真是不忍口出脏话啊!那些满脑子愚人愚已的想法,真让人不堪忍受。什么圣人不该作书,但为了布道呢做了也可,但其它非圣人的也跟着作书,就是混乱天下视听,...
图书标签: 社会学 费孝通 中国 生育 社会 中国计划生育 人生 性
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看的过程一直感叹为何费老如此通透 到最后看到其经历方才明白一二 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依旧可以从中国式的家庭 社会体现 诚然费老所注意的是制度本身 目的在研究 尝试是学术性的 无论哪个地方 至今还是没有不以男女的性别作为分工的基础 而且父母也总是担负着最基本的抚育作用 在这些社会中 抚育必须是双系的 但是这双系性既然没有生物本性作保障 于是 我们在任何现有的社区中 都能看见确立双系抚育的文化手段 这就是我们普通所谓婚姻 婚姻是人为的仪式 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 在社会公认之下 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 种种仪式象征着各种不同的意念 有些是直接关于两性关系的 有些是有关于夫妇间经济合作的 有些是富于感情色彩及道德观念的 在这些仪式中都充分表现着宗教的色彩
评分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无绝对联系,而是一种保障新陈代谢的抚育团体制度。 婚姻与其说是认可谁是谁的丈夫/妻子,不如说是为了认可谁是孩子的父亲/母亲。 太牛逼了,完全是带着崇拜的情绪看完的。很多视角都是很有道理。 推介所有即将步入婚姻的人拜读一下,可以促进思考不少。
评分费老从维系社会结构的角度讲述生育、婚姻、家庭、继替等运行的规则,娓娓道来又旁征博引。如果早些时候读,说不定就去学社会学了,比心理学有趣????????
评分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无绝对联系,而是一种保障新陈代谢的抚育团体制度。 婚姻与其说是认可谁是谁的丈夫/妻子,不如说是为了认可谁是孩子的父亲/母亲。 太牛逼了,完全是带着崇拜的情绪看完的。很多视角都是很有道理。 推介所有即将步入婚姻的人拜读一下,可以促进思考不少。
评分磕磕碰碰着读完,比《乡土中国》门槛高一些。好几次被书中的观点惊到,比如生育是损己利人的,婚姻的意义在于抚育孩子,而父亲存在的意义在于确立双系抚育,生孩子是社会人的天职等等。细思极恐。七十多年前费老就说“成年较晚,使一辈生理已经成熟的青年男女不能不在社会的预备机构中消磨他们的青春,实行晚婚,甚至可以晚到一个时候连结婚的兴致都丧失了”,时至今日,会有多少不婚不育的男女呢?
生育制度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